暨南大学:从临床到基础 再从基础到临床
信息来源:暨南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15-12-03 16:2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暨南大学:从临床到基础 再从基础到临床”,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领域最热的科技关键词之一。然而在中国,转化医学却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对进口药物及关键原料的依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掣肘转化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广东省在中国长期占据着科研与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近年来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广东涌现了一批从事临床诊断的中小型企业,转化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依然颇多。谁来承担转化医学各个领域的承接问题?谁能整合平台建成中国转化医学的第一块试验田?
面对期待与疑问,“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勇敢地发出了声音,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破茧而出,在转化医学领域上演了一场优美的飞行。
百年学府“质”的跨越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句出自《尚书·禹贡》的话是“暨南”二字的由来。如今,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华侨最高学府”秉承了“传播中华文化于五湖四海”的思想,在高等教育“争论中求发展”的今天,不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提起暨南大学,教育界人士都会知道“宁静致远工程”。这是暨南大学决心革除功利之心、根治浮躁之气的一次重要转型。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曾在百年校庆上有过一段语重心长的讲话:“百年学府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是一个质量的概念,办学的质量、学术的质量、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这些才是百年的分量所在和未来所重。”也正是为了实现对质量的追求,“宁静致远工程”浮出了水面。
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研究制定了以差异性支持为手段,以管理科学化服务个性化为导向、以政策支持为核心的人才引培机制、管理评价机制和“人才特区”制度……这些制度为学校引来了数十只“凤凰”。
全国转化医学“试验田”
如今的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团队带头人尹芝南便是暨南大学引回的一只凤凰。他与团队的发展故事是暨南大学改革成效的典型代表。尹芝南教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1997~2007年十年期间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直至副教授,2007年被南开大学全职引进。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院长期满后,2013年加入暨南大学,组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在校长胡军以及学校政策与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他开始在国内转化医学土壤上,播种心中理想的试验田。
尹芝南说,想要搭建转化医学平台,首先要清楚何为转化医学。面对各种混淆的概念,尹芝南提出了转化医学的三个内容:一是要把临床所遇到的问题作为基础研究的方向;二是要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服务;三是要对先进的诊疗技术进行推广,建立基础—临床—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概念的明确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除了概念明确,搭建平台的另一个必要因素便是建立学科基础。暨南大学有着建立生物医学转化平台的先天优势:生命科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齐头并进,构成了基础医学转化科研的基地;学校附属的实力强劲的华侨医院为转化医学提供了应用平台。然而,全国具备如此条件的并非暨南大学一家,真正的瓶颈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基于此,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基础医学转化试点单位,着意搭建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一研究院的成立从一开始就得到暨大附属华侨医院院长黄力及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每年给予转化研究院固定的经费支持,作为转化院和医院医师合作科研经费。
尹芝南说,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转化医学平台没有实体,在暨南大学充裕的经费支持下,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从海外引进了一批特聘专家,专门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其中,耶鲁大学Richard Flavell院士和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Michael Karin院士分别受聘为免疫学中心和肿瘤中心的名誉主任,两位院士即将在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ames 院士受聘为抗体中心名誉主任,以及引进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Peter。同时,全职引进了高云飞、山长亮、林雪嘉、杨恒文、周庆华、吴扬哲和向征等青年学者(平均年龄36岁),以及从清华大学引进的“国家优青”董忠军教授和杨美香副教授。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在发展中逐渐形成。
此外,研究院作为暨南大学首个科研特区,采用现代管理制度,实行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大学授予尹芝南对研究院的各技术人员具有聘任、定薪与解聘权,各部门在院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奖惩制度约束下,各部门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所属企业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竞争,明确任务,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待遇从优的人事分配制度。生产流程模块化、流程化管理,各环节专人负责,防止因某一技术人员的流失造成全线技术外流。
全方位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搭好了发展的框架,学院的发展开始从构想落到实处。
打出临床转化的“漂亮仗”
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成立两年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该团队获得广东省第四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借助这一团队的支持,他们重点开发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理及基因筛查等新产品。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与暨大华侨医院合作,已结出了第一批丰硕成果,由转化研究院提供技术,由华侨医院提供平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了“基因筛查中心”“免疫功能评估中心”和“肿瘤康复中心”,这些中心的成立将大力提升华侨医院的诊疗水平,也让转化医学研究有了更大发展。
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与附属华侨医院的医师们进行紧密合作,开展了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机制探索、孕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分子标记发现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规范化诊疗原则等课题,同时,还让其仪器平台对全校开放,真正起到了科研“桥头堡”作用。这两年来,这一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4项,以及广东省市项目4项。该团队还积极申报了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使该团队的国际化更加顺畅。
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不仅连接临床与基础,还在生物医药产业孵化中发挥作用。该团队建立的“生物缓冲液”基地很快将产业化,该团队的抗体中心将与企业合作,将实验室抗体大规模市场化。该院还积极参与了暨南大学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的建设,为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暨南大学近期已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同时,暨南大学在校长胡军的带领下,还在不断地扩大其影响范围,正在和深圳市拟订市校合作协议,指派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也参与这一合作中,寻找到新的舞台。
也许这场飞行还旷日持久,也许转化医学试验田里的幼苗还很娇弱,但实践与探索会指引生物转化医学团队的脚步,在迈向成功的路上稳健前行。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