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两招一式”吸引青年人才
信息来源:东北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8-04 16:3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东北大学“两招一式”吸引青年人才”,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正如当代著名小说家柳青所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近年来,东北大学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两招一式”的组合拳,组团队、辟特区、直升教授……打破陈规,破格破例为拔尖人才成长开辟绿色通道。且看他们是怎么让“小路”变成“通道”的。
两招之“进团队”:
大师“布阵”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在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领头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的带领下涌现了一支领航钢铁行业的“人才雁阵”。18名教授、15名副教授在实验室的大背景下,各自引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自主创新、协同合作。
2004年刚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袁国一入学就投入到实验室承担的“十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当中。工作5年时间里,袁国先后共与8个大项目结缘,从项目的参与者到项目的负责人,密集的工作任务“逼”人成长。
王昭东作为中厚板热处理领域的年轻骨干,从打破了国外的核心技术垄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起步,其科研成果已经陆续应用到多家企业,先后签订了南京钢铁公司“3500mm”项目、唐山中厚板板材公司的“3500mm”项目等8条中厚板生产线。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能做配角,只能做主角。”王国栋说。
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领导着一个“人才矩阵”。研究人员从学校各个学科会集到这里,成为业界充满活力的创新源头。实验室自成立之初,柴天佑就将实验室划分成全流程控制技术及系统实验室、一体化控制实验室、控制理论实验室、系统开发实验室四个分实验室,所有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愿选择进入不同的分实验室。
师从柴天佑的青年教师丁进良,坚持从实际工业背景中提炼科学问题,积极与海外教授开展科研合作。2013年,他以第二完成人的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014年,他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丁进良表示,“加入柴院士团队,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一个更高的舞台。只要付出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据悉,东北大学在三级以上教授岗位聘任时,明确要求要有5人以上的团队,同时对优秀团队实行考核。团队不仅是一个高起点的平台,更为其提供丰富的“阳光”和“空气”。
两招之“划特区”:让“女婿”尽展才华
“16岁上大学,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拿到硕士学位;23岁赴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取得首创性成果;27岁在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继而公开竞聘成为该院仅有的三个访问助理教授之一……”拥有这一系列傲人成绩的刘腾飞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政策所吸引,放弃了去荷兰任教的机会,以东北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的身份进入实验室工作。在这个团队里,刘腾飞如鱼得水、迅速成长,仅一年时间便入选“青年****”,并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一流的人才必须给予一流的待遇”,这是分管人事工作的东北大学副校长王福利的工作思路。要让人才尽展才华,就要为青年教师“定位置、压担子、建舞台”。从2004年起,东北大学就取消了教师岗位聘任时职务任职时间的限制,在项目申报、各类奖项推荐时,同等条件下有意识地向青年教师倾斜。
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博导……“80后”郭磊成为东北大学人才新政的直接受益者。“学校给予启动经费10万元,学院也通过协调给我调配了一笔经费。”郭磊迅速在光网络、无线网络、网络生存性及宽带接入网等方面大展拳脚。到现在,他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5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在IEEE学报等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和录用论文80余篇;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4月,在美国杜克大学药理与癌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的沈阳小伙子丁辰,加入了东北大学刚刚成立的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这里活跃的学术氛围和学校对生命科学学科的大力支持让我深深感动,很庆幸自己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凭借自己强大的科研实力,丁辰很快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 “青年****”,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仰慕学校优秀团队、良好校风之名,许多杰出人才陆续把“家”安在东北大学。近三年,东北大学“****”增加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增加5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增加10人。
一式“成色”:为能者开辟“绿色通道”
“重点采取提高团队参与度、开辟人才特区、资助专注于探索性研究的青年教师等举措,力图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王福利描绘了一幅东北大学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的蓝图。学校每年投入16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重点项目培育基金和创新团队培育基金。政策实施以后,申请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大幅提升。
孙秋野的“风车”已经成为东北大学的校园一景。那是学校从经费中拿出了100万元支持他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平台”的一部分。“研究成功后,能够掌控风、光等能源,为新能源接入国家智能电网提供理论支撑。”孙秋野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获得或公开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为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出生的叶丹认为自己是走进全国百篇论文“绿色通道”的幸运人。2006年,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出台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建设立项办法》,对于获得立项资助的博士候选人,愿意留校工作的,学院优先考虑;对于获得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的留校博士生,学院直接推荐其为教授。博士第三年,获得立项资助的叶丹选择了留校,留校第四年,叶丹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
34岁的董久祥也是破格提升为教授的“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能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董久祥早就练就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杂志IEEE汇刊和Automatica上发表论文12篇。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东北大学近年来在人事改革方面致力探索,敢于为青年教师破“格”,乐于为“大才”提供“绿色通道”,造就了青年教师队伍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