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气温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7-31 10:4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中国海洋大学在全球气温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题为Continued increase of extreme El Niño frequency long after 1.5°C warming stabilization(《全球气温1.5°C增暖稳定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持续增加》)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工作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学者蔡文炬教授与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为联合通讯作者,实验室甘波澜副教授、林霄沛教授、陈朝晖教授为合著者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2016年4月,全球17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了气候变化问题《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C范围之内,理想目标是控制在1.5°C。已有研究指出,全球增暖控制在1.5°C可以使2°C情境下的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减小50%,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极区冰架融化。但是,蔡文炬团队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多气候模式试验数据研究发现,即使全球增暖控制在1.5°C,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仍持续增加,人类社会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文章指出,在全球气温1.5°C增暖稳定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仍持续增加至少40%(图左)。即使在2050年以后的100年里,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依旧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图右)。研究认为,尽管全球气温已经稳定,赤道太平洋的温跃层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异常加深状态,造成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暖大于赤道外区域,造成海温经向梯度渐弱,这恰恰是导致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多发的主要机制之一。
据悉,厄尔尼诺是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变率之一。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如1982/1983、1997/1998事件)以西太平洋暖池和大气对流活动中心的向东极大扩展为主要特征,并伴随着在冷而干的赤道东太平洋上空降雨量的急剧增大。极端厄尔尼诺事件不仅对全球天气形态具有严重破坏性,还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洪涝灾害以及其他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深刻影响。
自2014年以来,蔡文炬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已在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全球变暖对极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极端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重大国际显示度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彰显了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