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博士后资讯 > 南通大学探寻地方院校发展新路 打破身份壁垒建设“四有”大学

南通大学探寻地方院校发展新路 打破身份壁垒建设“四有”大学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8-28 10:3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南通大学探寻地方院校发展新路 打破身份壁垒建设“四有”大学”,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近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对地方院校而言,“双一流”建设绝非遥不可及,更不该置身度外。南通大学果断抓住机遇,制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四有”大学的发展路径,努力通过“双一流”建设打破“身份固化”,带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由点及面,“四有”撑起“双一流”

8月17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顾晓松院士申报的项目——“细胞基质化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及神经再生微环境重建的机制研究”获重点项目。

8月2日,省教育厅公布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遴选结果,以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陈罡教授为带头人的“神经损伤与功能恢复”团队榜上有名。“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学术水平一流,团队创新活力四射,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深感荣幸。”今年42岁的陈罡教授去年回到母校南通大学,开启学术生涯的新大门。

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厚植优势学科,打造创新平台至关重要。去年11月,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发布数据显示,南通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列全球第789名、全国第19名,成为继临床医学后又一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

这样的创新成果,是南通大学致力于推动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通过学科点的突破建一流学科,从一流学科到一流学科群,进而带动整个学校最终走向一流。”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成长春说。

去年2月,南通大学党委提出建设“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有文化品位”的“四有”大学。“‘双一流’建设是开放的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为地方高校建设提供广阔时空,为地方高校跨越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成长春说,“‘四有’大学既是目标,也是一个推进中寻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既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也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策应国家战略,发挥“智库”功能

去年7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获批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今年6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率智库专家团队赴泰州、苏州、无锡、镇江等沿江八市,实地调研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情况,并形成咨询报告。这份由省委书记李强圈题而形成的报告,是南通大学智库团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关切回应。

近年来,南通大学将“双一流”建设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努力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智库和策源地。作为全国首家系统研究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机构,学校承担中宣部重大现实课题“长江经济带大战略研究”的子课题“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战略研究”,创新性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工信部的高度重视,双方已就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研究达成初步意向。

围绕“两聚一高”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性跨江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等,研究院专家赴南京江北新区等地开展调研,先后完成决策咨询报告10篇,其中5篇获省领导批示。

“学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和人才集聚地,要主动适应和服务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成长春说,积极策应国家战略,决策咨询精准攻关,成为南通大学的一大亮点。

服务地方建设,责任担当须“有用”

校地融合,同频共振,近些年来,南通大学与地方发展的互动越来越密切。

学校创办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等专业,对接现代交通产业和城轨交通行业;新办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技术等专业,对接船舶海工产业中高技术绿色船舶产品、海洋工程装备等船舶海工产业。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南通大学构建10个学科门类、100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回应长三角产业新体系构建和城市转型中的人才需求。目前,学校共设立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02家,与462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600余个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去年9月,由南通市政府联合清华大学、南通大学建立的南通智能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南通大学先校长张謇,提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理念。南通大学校长程纯说,地方院校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要把“应用”放在突出位置,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做一流的应用研究,强化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对于南通大学而言,服务地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浸润无声,开辟有底蕴的蓝海

归隐于校园东隅的四方叠院,范曾艺术馆浸润着通大的书卷气并成为南通地方文化地标。开馆以来,艺术馆先后接待各界来宾2.5万人次,是南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近年来,南通大学始终以“双创教育”为抓手,把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南通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姚春雷告诉记者,仅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就有250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有257项、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国家级奖项293项……

作为“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一届届通大学子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公益事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00余项,参与近50万人次。20年间,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在校园内外不断生根发芽、蔚然成风。从文化地标到文化品牌、文化现象,南通大学的文化建设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推动“四有”大学建设中焕发出持久坚固的蓬勃动力。

“文化是大学之根,是大学的血脉,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春说,“‘四有’大学中,不可缺失文化之魂。我们将力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大学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特质,大力提升学校文化的精神凝聚力、载体再生力和品牌创新力,切实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文化的神圣使命。”

本报记者沈峥嵘 通讯员陈妍 实习生陈路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