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信息来源:西南石油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8-29 11:4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西南石油大学: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西南石油大学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近两年来,国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动作频频,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改革信号的释放,对高校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面对技术供给不足、原创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较弱、产学研不紧密、专业水平偏低、收益分配不明晰等普遍问题,高校该如何冲破改革创新的天花板,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呢?对此,西南石油大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了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西南石油大学通过机制与平台的“两翼齐飞”、产学研用的“一体共促”,冲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壁垒,为改革创新“松绑”,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两翼齐飞 冲破创新“天花板”
作为钻井提速领域方面的一名科技工作者,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祝效华已授权钻井提速相关发明专利30余项,一些新方法和新工具也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其中,与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签订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转化金额达到260万元。
因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年仅39岁的祝效华已先后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与学校的科研改革举措密不可分。”祝效华说。
为了突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壁垒,西南石油大学先后修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酬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管理办法》等制度,改变人才考核评估模式,更加凸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地位。
“因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积累较多,尽管年限不够,但我在去年还是被学校破格评聘为正高职称。”材料院教师武元鹏表示,学校有很好的科研土壤,让青年教师都能够一展所长。
“新的制度体系对兼职与报酬、离岗创业、职称评聘、产权管理、股份期权、种子基金、咨询与服务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科研处处长杨兆中谈到,开放的机制激发了改革的活力,正成为冲破科技成果转化“天花板”的一翼。
为了抓好平台建设这另一翼,学校搭建起三级平台:全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工程训练中心”成为转化源头,是为“初级平台”;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1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是为“中级平台”;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则为“高级平台”。
“三级平台的分层推进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科学研究—专利申请—成果孵化—市场开拓—企业成长等多个环节无缝对接,最后实现人员、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制度、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要素的梯次融合。”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张烈辉说。
一体共促 为创新、转化“松绑”
机制与平台的“两翼”,突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天花板”,但却不能为改革创新带来飞跃性的突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校开拓性地采用“一体共促”的模式,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松绑”。
“要从常规的单向发展转为双向结合的一体化循环。即正向:教学—科研—应用—产业化路线,及反向:产业—科研—应用—教学的“反哺”路线相结合。”杨兆中在谈到如何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各环节动态循环共促时说。
正向路线是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工程知识,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寻求理论突破,进入实习实训实验基地展开初步应用,最终实现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反弹琵琶”之路,则是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行业、企业、市场需求出发来开列“科研清单”,让产业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先导,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度,并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来“反哺”教学。
“要设计一个平台,布置一套海洋管柱,除了温度、水深、风速、海流、波浪,还需考虑哪些因素?”在讲解“海洋环境与载荷”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朱红钧先抛出一个“设计题”。
“通过构建科研问题,开启单元化、模块化的教学之道,朱老师的课堂总是激荡着科技创新的思维。”海洋油气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王东说。
产业链群、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四者之间的循环互促,学校的人才技术、科研积淀,企业资本的力量、政府的空间与政策支撑三者的彼此激发,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也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松绑”。
“既要一体化推进,还要多效共促。”科研处副处长彭军表示。
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建设校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与三大石油公司所属企业、部分地方大中型企业以及南充市、遂宁市等十余个单位和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同时,学校在四川省首创科技成果发布和报告制度,近三年在学校校园网和其他渠道进行科技成果发布和报告近2000项次。每个结题项目必须提供成果简介,将成果材料在相关网站和技术平台进行成果发布和推广,形成创新与转化的强大合力。
纵深推广 走完“最后一公里”
在成果转化中,高校强调创新,研究“高大上”,但“转”不出生产力;企业重视市场效益,强调“接地气”,却往往创新不足。要统筹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需求,就要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市场需求,并最终产生经济效益,走完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各类成果推介会和交易会。”科研处副处长肖国清说,为了纵深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发和实现完全市场化,学校坚持“走出去”战略,短短三年时间,牵头与各大企业洽谈成果转化项目已近500项。
“立足于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去开展深入研究,并帮助企业切实提高生产效益,这样的科研项目自然备受关注。”机电院教授杨迎新说。
此外,在首届天府知识产权运营高峰会举行的对接活动中,西南石油大学与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现场签约委托运营项目《抗泥包PDC钻头》《宽镶齿牙轮钻头》《特殊保径结构的短节工具》《防止孔壁塑性变形的牙轮齿形与镶装方法》,委托运营签约金额分别为3000万元、1800万元、1200万元、1200万元。
“十二五”期间,西南石油大学签订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项目共计2345项,项目合同金额共计14.15亿元。2016年,学校签订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项目318项……
在“激励”和“松绑”的双重刺激下,西南石油大学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作用,让科技成果“物尽其用”,让科技人员“尽显其值”,学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亦步入新规模时期。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