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博士后资讯 > 山东财经大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科研实力提升

山东财经大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科研实力提升

信息来源:山东财经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9-18 11:51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山东财经大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科研实力提升”,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近年来,山东财经大学始终把科研创新工作作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术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顶天立地”科研目标,积极探索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学校学术创新能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注重提质增效和内涵发展,全面推动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科研工作迈着铿锵步伐,砥砺奋进,一路前行,科研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了新的跃升。

加强顶层设计 创新管理制度

我校科研处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不断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强化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科研运行机制,推动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

2015年通过广泛调研修订完善了《山东财经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试行)》《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及量化管理办法(试行)》《山东财经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四项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激发了科研活力,动员了更多科研资源参与。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科研经费预决算管理,2016年出台了《关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剂的补充办法》。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起草了《山东财经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以科研促进服务社会。2017年再次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充分体现科研经费“松绑+激励”的思想,同时提高学校对科研奖励的力度,以适应科研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动力,营造更加宽松、积极有为的科研生态环境。下一步还将制定出台《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意见》《山东财经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办法》等制度性文件。

五年来,科研处始终把建设“财经特色名校”和“一流学科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树立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导向意识、服务意识,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努力为支撑一流学科和特色名校建设提供坚强的科研和学术保障。

夯实科研基础 提升学术水平

随着学校不断强化科研先导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工作的引导、培育和激励,凝炼科研方向,不断挖掘潜力,注重培植、支持创新性项目的预研究,重点扶持青年科研骨干,形成了鲜明的财经学科特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产出振奋人心。

我校领导和学院以及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国家“两金”申报工作,教师申报积极踊跃,形成了良好的“两金”申报氛围。科研处在组织申报工作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开放的项目申报培育机制。一年一度的“两金”申报活动,已逐渐成为“两金”申报工作的标志,也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一种期盼。

科研学科特色更加凸显。据统计,五年来我校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逐年拓宽,已基本形成以经管优势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7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经管学科立项数再创新高,理论经济学立项数全国第一,管理学并列第一,应用经济学并列第二,优势学科优势凸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平均立项率达22%,高于全国平均立项率,创我校历史最高。2016年、2017年我校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管理科学部项目占50%,是历年来我校管理学部立项比例最高的年份,立项学科正发生结构性变化,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正逐步显现。

学术成果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工作,科研处积极做好申报、协调和服务,组织召开全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议、项目协调推进会议、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训班、知名专家申报辅导会,各学院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项目选题论证会、同行专家模拟评议会以及申报专家报告会等活动扎实有效,通过加强对申报项目的针对性指导,逐步提高申报质量,提升项目申报水平,为确保历年立项工作创出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8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4项。2017年,我校共有23项课题获准立项,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在全国财经类高校排名第2位,在山东省仅次于山东大学,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

五年来,学校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教师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14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各发表论文1篇,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2篇,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教育研究》等A1类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67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被SCI、SSCI、EI检索收录论文460余篇;出版著作近300部。学校资助、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时代的中国财经战略论丛”系列35部专著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我校刘培德教授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计算机科学”类榜单。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科研经费迅速增长。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197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810万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464万元。

挖掘成果资源 提升获奖内涵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和取得科研成果已经成为高校的特征之一,科研成果评奖一定程度上客观反应科研成果的社会认可度及经济社会文化价值,高校在省级以上授奖项目中获得的数量反映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对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

五年来,学校认真梳理各类科研成果,挖掘优秀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遴选校内优秀科研成果参与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评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张红凤教授团队完成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获得二等奖,张志元教授完成的《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论》、马恩涛教授完成的《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或有负债研究》、崔友平教授团队完成的《行业垄断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和曹洪军教授团队完成的《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运行统计研究与实证分析》获得三等奖;张彩明教授团队完成的《基于数据挖掘的虚拟人体造型技术及其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代表和体现了学校的科研地位和实力。同时,学校还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1项,其中,重大成果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5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刘勰文艺评论奖2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28项。在刚刚公布的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刘培德教授的《Some Generalized Dependent Aggregation Operators with Intuitionistic Linguistic Num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Group Decision Making》、谢申祥教授的《部分私营化国有企业中的外资份额、贸易政策与污染物排放》获得一等奖。

这些高层次奖项的获得反映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近年来学校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式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获奖彰显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代表了学校科学研究的未来和方向。

凝炼科研方向 打造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整合资源、打造平台、突出特色、加强基础、规划发展、重在建设”的原则,整体规划、科学建设了一批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科研平台。

合校之初,学校已有17个省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建设基础较为扎实。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稳固建设已有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201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我校“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成为首批山东省新型智库,“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获批首批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预算绩效与评价研究中心。2017年,建设了山东保险业内首个由校企主导的新型智库“山东财大-德华安顾人寿保险研究中心”,发布《山东保险观察》报告。加入由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等发起成立的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与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未来商业世界”。2017年,根据学科发展实际和需要,遴选申报并获批设立了“信息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决策实验室”“机器学习与财经数据挖掘实验室”“行为会计高校实验室”“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管理高效实验室”“金融量化与保险精算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与宏观经济监测实验室”等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现代财政制度研究基地”“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创新智库”等2个“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我校“山东省智慧养老与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获准设立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全校资源、凝聚科研方向,遴选推荐“‘互联网+’会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政府财力配置协同创新中心”等两个中心申报第二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发展反映了近年来学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各平台也都产生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2016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组织对全省第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考核。“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评价结果为优秀,其他省级平台也顺利通过了批复部门的检查验收。

在做好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的同时,学校统筹规划校属科研机构的设置与发展,促进学术资源积聚整合,研究制定了《山东财经大学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山东财经大学非实体研究机构管理办法》及《山东财经大学校属科研机构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学校赋予校属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自主权,让机构、人才、团队、设施、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新的合力。

2017年6月,山东财经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成为省社科联的团体会员单位。学校社科联的成立为人文社科的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将更加有力地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的同时,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

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机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汇集优秀人才、培育优势学科、组建创新团队、产出重大成果,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作为,科学谋划,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标准,强化已有省级科研平台内涵建设,统筹建设校属高端科研平台,努力将科研平台建设成为“人才高地、学术高地、创新高地、贡献高地”。

扩大学术影响 彰显服务成效

学校不断加强内外学术交流,打造特色学术品牌,扩大学术影响力。五年来举办了“财经战略年会2013”“亚洲设计与数字工程大会”“第四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第一届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发展论坛”“山东社科论坛-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研讨会” “第一届金融与商业经济大数据国际论坛”“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连续举办四届)、“第五届中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中国财经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长会议”“第六届全国高等财经院校信息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院长论坛”“(中国)消费经济学会2016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以及2017中国艺术金融年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50余场次。邀请了一批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和企业家来校作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五年来共举办学术报告500余场,为学校教师、学生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起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2017年下半年,学校将主办“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第五届年会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国际论坛”,邀请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高校及国内专家学者齐聚济南共同研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等重大议题。

同时,学校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建立和完善科研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以政府、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政府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五年来,承担财政部省部共建课题17项,长期合作课题3项。研究成果得到了财政部各相关司局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学校抓住国家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机遇,围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山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问题产出的一大批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被各级党委和政府采纳。我校卓志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关于山东省非制度化新房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张志元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关于山东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董长瑞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评估报告》、郭健副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执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152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刘华军教授、董彦岭教授、徐宏副教授等的政策建议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或政府部门的采纳应用。这些智库成果反映了学校为党委政府决策发挥资政作用的参与性,体现了学校参与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2016年,学校受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对《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进行了第三方评估,完成的评估报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课题组向领导小组会议作了工作汇报。2017年,我校又受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对山东省价格机制改革进行评估,显示了对我校的信任和肯定。

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范围,建立学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机制,逐步推进政研企合作,全面开启校地合作新起点、新模式、新篇章。学校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上海证券交易所、山东省委深改办、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齐鲁证券公司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广泛的合作意向,为建设新型财经智库、更好地发挥我校财经学科优势,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在财经领域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五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主持各级政府、组织、大中型企业横向委托课题400余项,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

学校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发挥我校学科优势,聚焦山东省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决策咨询、立法调研、舆情研究等工作,积极承担大学责任,着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力争成为山东省经济管理政策研究的 “智库”高地,为实现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望未来,学校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山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继续加强科研创新,逐步完善涉及学校科研活动全过程及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激励约束有度、覆盖纵向横向项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发挥财经特色优势,努力让科研更加出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