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清华大学五年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信息来源:新华网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9-26 11:4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清华大学五年教育教学改革纪实”,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9月26日电 “2015年前后,我们赶上了清华教育教学改革的‘黄金时代’。”首届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主席卢森回想起在委员会工作的两年,感慨地说。他所说的“黄金时代”,起始于清华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后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这是清华构建现代教育治理方式的重要一步。
2014年12月,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一成立,就开始高效运转——来自各院系的20名同学不但超额完成了课堂教学调研,还设计了自己的标志,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同学们对于教学改革的意见建议。
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后,清华推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鼓励创新、管理规范、分工负责的教学治理模式也日渐清晰。
从成效出发重构培养方案,给学生更多发展可能
“我们关注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的自由——我能不能选课、能不能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谈起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亲历者的2012级人文科学实验班本科生、2016级中文系研究生侯文晓说。
为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落实到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2015年,清华在充分调研国外一流高校同类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了重在“增加学生自主性、提高挑战度”的新培养方案——通过改革课程大纲、明确课程要求、增加课程挑战度和训练量,提高专业课程质量;通过精简专业课程、降低学分要求、增加选修空间,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和自由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设置了15个第二学位、13个辅修专业和一批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推出荣誉学位制度,建立了18门高挑战度荣誉课程,激发学生更高的学术志趣。对2017级新生的培养,全部按照新的培养方案执行。
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建立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推进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2016年,机械学院四个院系进行试点;2017年,将原有的49个招生专业整合为16大类,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学生入学后通过新生导引项目、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引导类课程的学习,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增加人文与科学素养,合理规划学业发展和未来目标。
加强通识教育,名师名课在清华
“在一年的通识教育中,我看到建筑学是一个理工与人文、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方向,从而选择深入学习。这种‘立志’的方式更让我觉得来新雅是明智选择。”首届通过高考录取到新雅书院的陈美竹说。
在她的课表上,不仅有“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这些文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也有物理学、数学等理科类的课程,更有美术学院李睦老师讲授的“艺术的启示”等艺术类通识课程。最令陈美竹印象深刻的是“大学之道”,郑力、阮东、赵晓力等名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大学”、怎么过好大学生活。
对于研究生,学校以“为人与为学”为主题,持续聘请专家和各院系院长、系主任为研究生新生主讲开学第一课,第一时间启发对学术追求、人生价值的思考,并围绕前沿热点、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等开设50余门公共素养课,促进学生对复杂实践问题的思辨,培养学生养成伦理意识,在面对学术或职业伦理困境时作出负责任的判断和选择。
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清华有53门课入选。自2013年以来,清华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15人。
创新教学方法,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基于慕课,现在清华有82门本科生课程和35门研究生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电机系于歆杰的“电路原理”、建筑学院王贵祥的“中国建筑史”、计算机系马昱春的“组合数学”、经管学院肖星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外文系杨芳的“生活英语读写”……一批优质慕课和混合式教学名师正在清华脱颖而出。
清华不仅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在线课程、“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还把对课外环节的要求写入课程大纲,要求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课内课外学时比例不低于1:2,同时对课程挑战度和训练量提出要求。对此,数学系2013级本科生肖翰珅深有感触。
本科期间,在“星火计划”、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闯世界”计划等支持下,肖翰珅成立了一个完全由本科生组成的信息论和密码学方向研究小组。三年中他先后赴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7所高校,与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切磋。在宽松丰裕的环境条件滋养下,他本科期间完成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篇,获得多项奖项。2017年,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只有去走难走的路,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清华不断创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助力肖翰珅的大批同行者在创新之路上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开放式办学,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
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胜任力,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习交流。2013年~2017年上半年,清华共有8927人次在读本科生、17279人次在读研究生踏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交换学习、竞赛实习等多种交流活动。目前,在学期间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本科生和博士生比例分别达到50%与60%。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清华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已与全球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双授联授学位项目协议40余项。同时,学校特别面向全球治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全英文学位项目和双授硕士学位项目,培养既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实践、又能从中国经验的角度解决国际发展的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此外,通过重点建设全球创新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项目,清华正逐渐成为世界一流人才培养、学术人文思想交流的重要节点和平台。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正行进在新征程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育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才,为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