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5年常态化招聘博士后(含师资博士后)公告
信息来源:广西大学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11-18 16:45
一、学校简介
广西大学成立于1928年,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拥有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个学科门类,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ESI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及一大批省部级创新平台基地。
二、学科简介
2017年,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广西唯一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确定了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主体,以水利工程、海洋科学、力学、建筑学等相关一级学科为支撑共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群;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博士点、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了完善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结构工程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2011年、2016年、2022年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土木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现有教授45人、副教授64人,拥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其他各类国家级人才14人,牵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洪堡研究奖1人,布莱兹·帕斯卡奖章1人,项海帆杰出桥梁青年奖1人,拥有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7人,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省部级人才22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832人,硕士生1338人,博士生251人,在站博士后30多人。
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与组合结构全寿命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安全与耐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跨拱桥建养技术研究中心、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网运河与智能建造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分中心,广西新型与智能工程结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岩溶区水安全与智慧调控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省部级平台。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5个特色实验系统,一是长大桥梁复杂受力加载实验系统,二是足尺工程结构抗冲击实验系统,三是土木工程材料多工况力学实验系统,四是工程结构极端环境耦合作用实验系统,五是岛礁生态修复与海洋工程耐久性实验系统。
近年来,学院主持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连续4年超10项。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一等奖3项、省部级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和一等奖2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当前,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正在不断地开拓进取,为积极服务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川藏铁路、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而砥砺前行。
三、招聘学科方向
常态化招收博士后(含师资博士后),招聘学科方向主要包括:
(一)大跨桥梁建造与运维
(二)结构高性能与全寿命周期安全耐久
(三)喀斯特地区岩土与矿山工程
(四)水运、海洋与岛礁工程防灾减灾与生态修复
(五)城市更新与智能建造
(六)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学科交叉
(七)其他交叉学科(欢迎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自动化、机械、航空航天等理工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结合土木工程领域关键技术需求应聘博士后)
博士后合作导师名录详见:https://tmjz.gxu.edu.cn/info/1732/5850.htm
四、招收类型
(一)师资博士后:以补充、培养、选拔师资为主要目标,作为学校师资后备人才而招收的博士后。
(二)科研博士后:根据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需要而招收的具备创新能力培养潜力的博士后。
(三)项目博士后:入选国家博士后专项计划(国家博士后引才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博新计划、BC档)、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进入学校流动站工作的博士后。
五、招收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科研创新潜力;
(二)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三)进站后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六、申请师资博士后条件
(一)进站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
(二)科研博士后进站满6个月至24个月内,经答辩评审可转为师资博士后;科研博士后进站满6个月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者入选国家博士后专项计划,可申请、推荐转为师资博士后。
(三)项目博士后进站满6个月,可申请转为师资博士后。
七、支持政策
| 类型 | 师资博士后 | 科研博士后 | 项目博士后 |
| 年薪享受期 | 最长30个月 | 24个月 | 按照项目资助期 |
| 综合年薪(税前) | 提供高于学校助理教授岗位的薪酬待遇。 | 提供与学校助理教授岗位等同的薪酬待遇。 |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在项目资助期内,学校按项目管理部门规定标准或比例给予资助。 |
| 符合资助条件并通过评审可叠加享受自治区的博士后专项经费支持。 | |||
| 科研资助 | 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费。 | 按照入选项目相关规定予以资助。 | |
| 住房安排 | 根据学校房源情况,可申请租赁住房约40平方米,其中师资博士后的租赁期限累计不超过3年、科研博士后的租赁期限不超过2年、项目博士后的租赁期限不超过项目资助期。具体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 ||
| 其他福利待遇 |
中国籍博士后享受与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体检、工会福利、伙食补助等待遇; 外籍博士后由学校为其购买商业保险,享受与学校在职在编教职工同等的体检、工会福利、伙食补助等待遇。 |
||
| 子女入学 | 在站期间,学校安排子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园入学。 | ||
| 职称评审 | 工作业绩达到学校职称评审要求,可参加研究系列、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评审指标单列。 | ||
| 对外交流 | 可根据科研需要申请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 | ||
| 项目申报 | 学校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基金或博士后项目。 | ||
| 留校任教 |
(1)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结果为良好、优秀等次的,经入职评审,聘用为教学科研型专任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办理事业编制入编手续。 (2)在站期间获得学校副高级职称的,聘用为副教授岗位;未获得职称的,聘用为预聘副教授岗位。 (3)按学校副教授岗位享受相应薪酬福利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 |
||
八、招聘程序
(一)个人申请。登录广西大学招聘网(http://rszp.gxu.edu.cn/)进行网上报名,提交相应佐证材料。
(二)进站考核。合作导师、流动站审核--进站考核--报人力资源处。
(三)进站审批。人力资源处复审申请人相关材料--个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并按要求上传材料--学校审批--提交全国博管委审批。
(四)办理进站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邓老师、张老师
电子邮箱:tmbsh@gxu.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电话:+86-771-3272625(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招聘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邮政编码530004
学院网址:https://tmjz.gxu.edu.cn/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FXW5yUEYqg261OAUF_0scA
邮件申请时请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