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学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民间文学研究方向)
信息来源:上海大学文学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4-02 15:20
岗位信息
招聘部门:文学院中文系
招聘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聘用类型:博士后
岗位类别:在站博士后岗位
招聘渠道:校内外公开招聘
招聘职位:
招聘人数:5人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21-66133228
E-Mail:hjchun808@163.com
岗位要求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学位要求:博士学位
年龄要求:35岁以下
职称要求:不限
一、上海大学民间文学学科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高校,上海市与教育部共建的“一流学科”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原为复旦大学分校(1978),经过40多年建设,现有中文系、历史系、文化研究系,在职教师130多名。本学科共有10个二级学科。民间文学,原名“俗文学与民间文学”,是最年轻的一个二级学科,我校设立于2016年,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另有校外兼职教授2人。学科内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民间文学、俗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自成立以来,在学术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往中比较活跃,对学科前沿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本科学主要研究方向:1)民间文学,包括神话学、传说学、故事学、歌谣学等;2)俗文学,包括话本小说、明清戏曲、近现代通俗小说及海外传播。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黄景春
黄景春,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2004),上海大学社学学博士后(2007)。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民间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民间文学、民间信仰等。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著作《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信仰》(2013)、《中国宗教性随葬文书研究》(2018)、《中国当代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2020)、《中华创世神话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2020),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学术著作奖2次(2015,2019),发表论文100多篇。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间文学;神话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功底,有神话学有研究成果、有田野调查经验的博士
联系方式:hjchun808@163.com;021-66137030
梁奇
梁奇,男,1980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民间文学、上古文学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部级项目2项,出版著作《声貌:中国古代神怪的视听表达》(2023),发表论文40多篇。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等。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间文学;神话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功底,古代文学与文献学基础扎实的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shanghai20088@163.com;021-66137030
石娟
石娟,女,197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俗文学、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出版著作1部,主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40多篇。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张恨水研究会等理事。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俗文学;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俗文学理论功底,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文献学基础扎实的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31680989@qq.com;021-66137030
刘魁立
刘魁立,男,博士,教授(兼职)。1934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获得副博士(1961)和博士(1997)学位,曾任教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5年以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民族文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国务院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志趣的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liukuili1934@aliyun.com;021-66137030
施爱东
施爱东,男,博士,教授(兼职)。1968年生于江西石城县,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故事学、谣言学、通俗小说、民俗学学术史。出版专著:《故事机变》(2022)、《故事法则》(2021)、《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2020)、《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2016)、《走向新范式的中国民俗学》(2015)、《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2014)、《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2010)、《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2011)、《孟姜女哭长城》(2006)、《金庸江湖手册》(2008)、《点评金庸》(2001)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学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民俗学理论功底,研究兴趣为民间文学的优秀博士
联系方式:shiaidong@vip.163.com;021-66137030
三、招聘要求
1.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2.博士后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或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4.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
5.除承担流动站的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部分行政事务。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www.hr.shu.edu.cn/hr.html),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2019年版)准备并向文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2.收到材料后,学科组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的审核,视条件可进行面试或采取其它方式进一步考核。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3.本学科常年开展博士后招收工作,不设截止日期,招满为止。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博新计划”“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50万以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秦老师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文学院,邮编:200444
电话:021-66133228
邮箱:qinfeifei1123@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合作导师+博士后招聘网
网站:www.hr.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0623
上海大学文学院俗文学与民间文学学科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jobs.shu.edu.cn/Ads/Ads?a=7d9e526f-c351-4e61-8538-d59491a503ea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