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25年博士后招聘(文艺学)
信息来源: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4-02 15:25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25年博士后招聘(文艺学)
01岗位信息
招聘部门:文学院中文系
招聘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聘用类型:博士后
岗位类别:在站博士后岗位
招聘渠道:校内外公开招聘
招聘职位:
招聘人数:5人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21-66133228
E-Mail:zhouhaitian_126@126.com
02岗位要求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学位要求:博士学位
年龄要求:35岁以下
职称要求:不限
一、上海大学文艺学学科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高校,上海市与教育部共建的“一流学科”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原为复旦大学分校(1978),经过40多年建设,现有中文系、历史系、文化研究系,在职教师130多名。本学科共有10个二级学科。文艺学二级学科聚焦“批评理论”,致力于打通文化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和审美批评,推进中国批评理论知识更新与研究转型。目前文艺学已建立起包括4名正教授、总人数为10人的研究团队。研究平台有:1、批评理论研究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创办国际学术期刊中文季刊《批评理论》和英文半年刊Critical Theory;2、文化符号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数字人文研究中心;4、法国思想与理论研究中心;5、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近五年来,文艺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上海市社科重大委托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
二、合作导师与招聘岗位
曾军(男),博士,1972年生,湖北省沙市人,教授,曙光学者(2009)、上海社科新人(2010)、国家万人哲社领军人才(2018)、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2017)。主要研究领域:比较诗学、文化理论与批评、视觉文化研究、都市文化研究等。目前从事的课题有:巴赫金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间诙谐文化问题研究、20世纪视觉叙事问题研究等。专著有《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观看的文化分析》,主编《文化批评教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现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巴赫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理事。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经历的申请者优先。
联系方式:zjuncyu@163.com;021-66133936
刘旭光(男),1974年生,甘肃省武山人,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美学史与美学理论、艺术理论。出版著作4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研究涉及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理论等方向。上海市“曙光学者”(2011),国家哲社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对美学史、艺术学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联系方式:1822410622@qq.com
曹谦(男),1971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教授,文学博士,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美学和文艺理论史。出版专著《多元理论视野下的朱光潜美学》(2018),参编教材《美学原理》《新编文艺心理学》等,在《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博士后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哲社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哲社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哲社一般项目1项。
招聘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美学、中外文论研究经历,熟悉20世纪中国美学史者优先。
联系方式:caoqian007@126.com
三、招聘要求
1.品学兼优,作风正派,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2.博士后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备优秀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或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能够全职在站工作;
3.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4.具有承担合作导师科研项目的学术积累;
5.除承担流动站的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部分行政事务。
四、博士后招收、申请及录用
1.申请者需提前与合作导师联系,取得同意后,登录登录上海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www.hr.shu.edu.cn/hr.html),按照《上海大学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流程》(2019年版)准备并向文学院提交相关材料。
2.收到材料后,学科组将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的审核,视条件可进行面试或采取其它方式进一步考核。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到校手续。通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登记备案。
3.本学科常年开展博士后招收工作,不设截止日期,招满为止。
五、相关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员总体年薪不低于20万元。其中申请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者累计年薪35万元以上;申请到国家博士后“博新计划”“引进计划”者,可累加享受所获资助,最高年薪可达50万以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老师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文学院,邮编:200444
电话:021-66133228
邮箱:zhouhaitian_126@126.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合作导师+博士后招聘网
网站:www.hr.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0623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jobs.shu.edu.cn/Ads/Ads?a=73775c7e-0bf0-4239-9521-4b202d53588f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