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2025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信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7-11 14:01
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于设计学院,下设设计学、建筑学两个博士点。设计学院立足国际一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学术研究依托学校“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优势,通过学科交叉构建、前沿问题探索、国家重大需求引导,引领创新设计。学院紧密把握“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的历史机遇以及上海市“设计之都”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域优势,以培养具有设计思维的学术大师、治国英才、业界领袖和文化精英为根本目标。
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23年底获批设立,在站博士后20余名,现面向海内外英才诚聘科研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设计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招收条件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备优秀的科研道德和职业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待遇及政策支持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按照上海市博士后管理政策办理有关落户事宜,享受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三、岗位需求(按导师姓氏笔画排序)
01于冰沁(副教授)景观感知与生成式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城市社区多目标协同生成式设计
联系人:于冰沁
联系方式:yubingchin1983@sjtu.edu.cn
02马莉(教轨副教授)植物香气感知与人体健康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植物挥发性组分对人的情绪认知的保健功效;精油对皮肤光老化的缓解作用机制
联系人:马莉
联系方式:malimali2006@sjtu.edu.cn
03王云(教授)人居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上海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研究
联系人:朱雅婷
联系方式:yatingzhu@sjtu.edu.cn
04王林(长聘教授)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聚焦城市更新与政策研究、城市遗产与风貌保护、公共空间活力与品质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等相关研究
联系人:王林
联系方式:wanglinalice@sjtu.edu.cn
05王玲(副教授)韧性景观规划设计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气候变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规划设计
联系人:王玲
联系方式:wwlling@sjtu.edu.cn
06车生泉(长聘教授)可持续生态设计团队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碳中和规划设计、气候适应性设计的技术集成开发和应用场景研究
联系人:秦弋丰
联系方式:qyf0162@sjtu.edu.cn
07兰丽(研究员)健康人居环境团队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低碳健康建筑研究,具体含健康建筑环境,低碳营建策略等
联系人:兰丽
联系方式:lanli2006@sjtu.edu.cn
08刘岗(教轨副教授)复杂产品系统人机交互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复杂产品系统,进行智能人机协同交互设计研究。
联系人:刘岗
联系方式:seuliujigang@sjtu.edu.cn
09刘钊(长聘副教授)交互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主题:智能交互设计与数字化设计。致力于融合计算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多感官交互技术,开发创新的交互模式与应用。
联系人:刘钊
联系方式:hotlz@sjtu.edu.cn
10刘杰(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建筑、建筑考古学相关研究(木建筑中心)以及智能建造、工业机器人(交大设计-大界机器人联合实验室)等领域
联系人:陶聪
联系方式:taocong@sjtu.edu.cn
11汤晓敏(教授)人居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公共开放空间(POS)多价值赋能与更新设计——聚焦虚实融合的社区生活圈,开展“公共空间综合效能动态评价与设计智能化决策”“公共空间游憩服务与健康”“公共空间体检评估与体系规划”等相关研究
联系人:朱雅婷
联系方式:yatingzhu@sjtu.edu.cn
12阮昕(讲席教授)宜居城镇设计研究中心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研究、城市(上海)居住建筑优化方法与更新理论研究
联系人:汪灏
联系方式:wanghao98@sjtu.edu.cn
13杜骞(副研究员)建筑遗产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建筑技术史与科技分析、传统村落保护
联系人:杜骞
联系方式:qian.du@sjtu.edu.cn
14李虎林(研究员)智能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装备数字化、装备服役性能评价及健康管理、装备低摩擦长寿命设计、高性能铝合金微观组织调控与优化
联系人:李虎林
联系方式:lhl666@sjtu.edu.cn
15李金娟(教授)设计文化与视觉传播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从设计史角度梳理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思想、美学精神、造物技艺及中西方设计文化交流
联系人:李金娟
联系方式:jinjuan@sjtu.edu.cn
16李俊祥(长聘教授)城市景观生态、人居环境健康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从事城市生态、景观生态、生物多样性的野外调查、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从事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因素与人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联关系研究
联系人:李俊祥
联系方式:junxiangli@sjtu.edu.cn
17连之伟(特聘教授)室内环境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生活、工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宜的设计与运行策略。
联系人:连之伟
联系方式:zwlian@sjtu.edu.cn
18吴建(副教授)人居设计与空间科学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聚焦于复合空间体系类型的定性、定量、定型研究;复合空间体系AI垂直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
联系人:吴建
联系方式:jianarc@sjtu.edu.cn
19张子琪(教轨副教授)老年人居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空间环境行为心理,乡村及老年人居
联系人:张子琪
联系方式:ziqizhang@sjtu.edu.cn
20张会波(教授)超低能耗建筑性能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构造设计与调控方法、街区与建筑多尺度物理场耦合理论研究
联系人:张会波
联系方式:zhanghuibo@sjtu.edu.cn
21张健(长聘教授)景观建筑数智化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数智时代的城乡建设形态与生态创新研究,景观建筑与山水城乡建设研究
联系人:张健
联系方式:zjian@sjtu.edu.cn
22张理卿(教轨副教授)健康景观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景观对居民公共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联系人:张理卿
联系方式:liqingzh@sjtu.edu.cn
23陆邵明(研究员)记忆场所与空间叙事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研究与“记忆场所”、“空间叙事”相关,都市更新集体记忆场所创新活化、公共建筑空间叙事生成设计研究
联系人:刘焱
联系方式:liuyan_arch@sjtu.edu.cn
24陈丹(副教授)健康支持性景观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城乡公共开放空间对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联系人:陈丹
联系方式:danchen.gator@sjtu.edu.cn
25陈斌(教轨副教授)智能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设计行为检测、状态识别、灵感刺激多段式交互辅助设计框架构建
联系人:陈斌
联系方式:cb5183298@sjtu.edu.cn
26陈睿山(长聘教授)基于遥感大数据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地理景观历史演化的虚实融合设计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聚焦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利用多源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开展荒漠化过程的监测、建模与驱动因子识别,揭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演变路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遥感、历史地理资料与三维建模技术,重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与文化地理景观演化过程,探索地理记忆的数字表达。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沉浸式交互设计方法,开发用于景观教育、遗产保护与公众传播的数字平台。研究团队拥有德国Fraunhofer交大创新平台以及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可为博士后提供良好国际合作平台。
联系人:陈睿山
联系方式:rschen@sjtu.edu.cn
27范文兵(教授)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建筑设计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本土建筑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以上海为对象的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研究
联系人:范文兵
联系方式:wbfan@sjtu.edu.cn
28胡洁(特聘教授)工业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高端装备的创新设计、人机共融的智能设计、智慧零碳园区设计
联系人:胡洁
联系方式:hujie@sjtu.edu.cn
29闻晓菁(教轨副教授)设计历史、物质文化与比较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在历史与全球语境中的中国设计思想阐释、中外设计文化比较研究、物质文化与当代转译实践、中欧乡村景观与文化比较研究
联系人:闻晓菁
联系方式:Rachael_Wen@sjtu.edu.cn
30顾振宇(教授)交互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3人
研究内容:生成式设计,数据驱动设计;人机工效、体验评估、脑电、眼动、电生理方法
联系人:常方圆
联系方式:fangyuanchang@sjtu.edu.cn
31高庚员(副研究员)摩擦学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智能装备低摩擦长寿命多学科交叉技术;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设计技术
联系人:高庚员
联系方式:gaoqi_1118@sjtu.edu.cn
32谈欣洋(教轨副教授)智能医疗器械与机器人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骨科康复科医疗机器人设计、穿戴设备、传感驱动与控制、肌骨仿真与建模
联系人:谈欣洋
联系方式:xinyangtan@sjtu.edu.cn
33黄华青(教轨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数字遗产、虚拟现实设计、人工智能的遗产应用场景
联系人:黄华青
联系方式:huanghq@sjtu.edu.cn
34萧冰(副教授)中华文明标识的数字视觉呈现与国际传播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提炼与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建构中华文明标识知识图谱,以现代数字技术对传统中华文明标识进行现代化设计转译。
联系人:萧冰
联系方式:xbingdesign@163.com
35曹永康(教授)建筑遗产中心
招聘人数:4人
研究内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建筑遗产数字与智能技术、建筑遗产无损检测、建筑遗产修复材料
联系人:杜骞
联系方式:ahc@sjtu.edu.cn
36常丹妮(副教授)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智能互联环境中的场景协同和用户体验
联系人:常丹妮
联系方式:dchang1@sjtu.edu.cn
37常方圆(助理教授)智能人机交互、健康技术设计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关注长期护理/康养场景中任务分配与人机信任形成机制,运用社会计算方法提升照护效率与体验。
联系人:常方圆
联系方式:fangyuanchang@sjtu.edu.cn
38康宏樟(研究员)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研究植物、矿物和微生物介导的亚热带富磷和贫磷立地森林土壤碳固持机制
联系人:康宏樟
联系方式:kanghz@sjtu.edu.cn
39董占勋(副教授)人因与智能交互团队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情感计算与设计,人与智能系统交互设计,体验量化与人因工程评估
联系人:董占勋
联系方式:dongzx@sjtu.edu.cn
40韩挺(特聘教授)智能设计和交互设计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2人
研究内容:智能设计和交互设计在医疗健康和智慧出行领域的理论机制、应用研究及优化方案
联系人:吴秀苇
联系方式:xwu01@sjtu.edu.cn
41游猎(教轨副教授)城乡规划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城乡人居空间变迁格局、机制、评估及规划应对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利用及人居环境优化研究;空间惯性基本原理及其在城市更新和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人:游猎
联系方式:youlie@sjtu.edu.cn
42谢长坤(教轨副教授)可持续生态设计团队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大数据下的现代市民游憩模式及网络结构、城市公园绿地功能与结构、城市自然空间规划与设计
联系人:谢长坤
联系方式:xiechangkun@sjtu.edu.cn
43赖达祎(教轨副教授)建筑技术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性能驱动的健康低碳城市与建筑环境设计与运行
联系人:赖达祎
联系方式:dayi_lai@sjtu.edu.cn
44蔡永立(长聘教授)国土空间生态规划与治理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2人
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国土空间(景观)生态修复治理评价、方案规划设计、数字应用场景模拟
联系人:蔡永立
联系方式:ylcai2020@sjtu.edu.cn
45蔡军(长聘教授)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
招聘人数:1人
研究内容:中国古典建筑史料、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传统大木构架装饰研究
联系人:蔡军
联系方式:cjun@sjtu.edu.cn
四、申请程序
应聘者将申请材料发送至相应联系人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应聘+本人姓名+博士毕业学校+博士后招聘网。
五、联系我们
联系人:贾老师
联系电话:021-34205251*805
邮箱:sjtudesign@sjtu.edu.cn
该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designschool.sjtu.edu.cn/teacher/f052c75a456f8a3ec7ab982d5eceb321/detail/6865d3b29a2d521a3ae40986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