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2024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启事
信息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24-01-24 10:51
2018年,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云南师范大学设立了“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为推进博士后站的事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博士后人员的科学研究作用,加强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云南省有关规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计划招收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具体事项如下:
一、招收类型
(一)全职博士后:指根据设站单位的研究项目、学科梯队建设实际需求,人事、组织关系转入学校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二)在职博士后:指进站后人事劳动关系、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在学校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三)师资博士后:指符合学校全职博士后申请资格,由设站单位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需求,作为师资培养对象,纳入师资队伍管理的全职博士后人员。
二、招收条件
(一)拟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为新近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2021年6月及以后毕业)。
(二)具有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专业经历,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三)应聘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并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者,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校一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或同等级别奖学金;
2.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或基金;
3.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
4.获得国际知名院校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回国人员;
5.具有合作导师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急需的研究能力。
(四)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一般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博士后招收原则上面向统招博士毕业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与导师合著,在CSSCI来源期刊或SSCI(中科院大类分区三区及以上)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过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3.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排名前3)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作为主要研究成员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因本校重大研究项目或学科建设需要,经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定,认定为优秀的博士毕业生。
(六)具有良好的教育学研究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学风,热爱科学研究,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近期内可脱产入站。
三、岗位待遇、职责
(一)岗位待遇按《“彩云博士后计划”实施细则》(云人社通[2023]2号)、《云南省博士后工作管理细则》(云人社通[2023]30号)、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职责按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四、申报程序及材料
(一)申请人与设站单位取得联系,递交个人简历及进站申请,并征得同意。按“个人申请一博士后设站单位审核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一博士后设站单位办理手续”的程序办理。
(二)申请人向流动站提交以下材料:
1.《云南省博士后进站报名表》(一式2份)。
2.两位本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3.身份证、护照(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身份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申请进站时,未能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可由学校或学位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办理进站,进站6个月内须将博士学位证书交流动站核验;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书(外籍人员可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位认证)。
5.近半年体检报告。
6.定向、委培博士毕业生申请进站的,须提交原工作单位同意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
7.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含辞职人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或《辞职证明》,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提供《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上述材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原则出具。
(三)流动站组织合作导师、相关专家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查、并进行面试,确定人选后报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四)学校报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
(五)办理进站手续。
五、博士后合作导师
(一)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姓名 | 研究方向 | 电子邮箱 |
王德强 | 教育管理 | rbzxcr@126.com |
张斌贤 | 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美国教育史 | zhbx@bnu.edu.cn |
李政涛 |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领导与管理 | zhengtaoli1969@163.com |
方晓义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 | fangxy@bnu.edu.cn |
甘健侯 | 教育技术学 | 10800662@qq.com |
刘坚 |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发展与教育 | 117128722@qq.com |
杨洪林 | 教育人类学 | jazz7777@126.com |
韦颖 | 教育评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就业等 | weiying861@163.com |
尤伟琼 |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领导力、民族教育 | 934405503@qq.com |
余金枝 |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云南及周边国家语言国情研究 | yujinzhi6@163.com |
张继平 | 高校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社会学 | widd1001@163.com |
刘六生 | 教师教育、高等教育、教育领导力 | liuliusheng75218@163.com |
张向众 | 教育学原理 | yunu8955@126.com |
徐富明 |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行为决策 | fumingxu@126.com |
陶云 |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 | taoyun2011@126.com |
尹可丽 | 区域发展与研究 | yayasles@163.com |
董光恒 | 成瘾行为、精神疾病的认知机制与干预策略 | dongguangheng@ynnu.edu.cn |
齐春红 | 汉语国际教育 | 810982089@qq.com |
孙瑜 | 教育资源智能信息处理 | sunyu_km@hotmail.com |
李瑛 | 中国式现代化语文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lly1967@126.com |
杨健 | 越南文化、中越文化交流、面向东南亚区域的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东南亚文化史 | kien1005@163.com |
张文鹏 | 体育政策、学校体育 | Wenpeng98@126.com |
闫静 | 课程与教学论 | 13401085999@163.com |
罗明东 | 边疆民族乡村社会发展与乡村教师培养 | lmd@cxtc.edu.cn |
郑勤红 | 教育领导与管理 | zheng_qh62@aliyun.com |
郭中丽 | 汉语国际教育 | 1211277803@qq.com |
魏红 | 汉语国际教育 | weihong799@163.com |
(二)合作导师简介
王德强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南亚东南亚地缘政治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云岭学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教育管理、边疆发展与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研究》,主持完成3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被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教育部《智库专刊》、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涉藏工作快报》等专版刊发,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学团队入选“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史学等。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西方教育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迎接工业化的挑战:美国职业教育运动研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科研项目《美国教育思想史》等;出版有《西方教育思想史》、《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史学论稿》、《美国教育改革(1890-1920年)》、《美国高等教育史》(3卷)等学术专著;主持翻译《教育大百科全书》(10卷)、《欧洲大学史》(1-4卷)等。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学报》主编等。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著有《活在课堂里》、《理实转化: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研究》、《教育科学的世界》、《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教育与永恒》等22部专著或合著,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C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和理论创新研究”等多项课题。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育才奖、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方晓义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心理学院副院长、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高中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同时,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教育学和心理学学部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学心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科学分会副会长等职。任核心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应用心理学》副主编,《心理与行为研究》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编委。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工作基础专项、北京市等24个纵向科研项目;联合主持美国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6个国际合作项目,主持50余项国内横向合作项目;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160余篇,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报告240余篇;向中央办公厅和教育部有关部门提交了5篇政策咨询报告,获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教育部司局级的批示和采纳。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次受中组部、教育部、上海市组织部邀请为国家机关、教育部和上海市司局级干部做有关婚姻家庭的报告和讲座。
甘健侯男,1976年8月出生,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师范大学“联大学者奖励”拔尖人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评专家;2006年至2008年曾任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2010年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破格教授;现任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云南省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操晓春专家工作站云南方负责人,云南省高校民族教育与文化数字化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高校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昆明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师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017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YOCSEF昆明分论坛主席,2021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一直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技术、民族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软科学1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云南省应用基础重点项目2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6项等。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ISTP、CSSCI检索与收录论文4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善用MOOC:“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应用模式》、《民族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等专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中获科技进步类三等奖2次,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次,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开发软件4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
刘坚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云南省委联系专家、首届云岭英才计划“人才培养激励”计划人才。现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首届本科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科评议组委员、云南省第一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云南省中考体育专家组组长、云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价教育学学科组组长、体育学类专家组组长、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主任、云南省学校体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云南省高校“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云南省一流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等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含著作、教材)近100篇(部);获国家、省、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曾先后担任云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师范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田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教师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专业学位专家委员会(体育)首届委员召集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武术协会副会长等。
杨洪林彝名嘉日姆几,云南宁蒗人。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和民族教育学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9)一项,完成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中国乡村大调查(宁蒗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曾获中国博士后第四批特别资助(2011)、中国博士后第四十六批面上资助(2009);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22)、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14)、云南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10年)等奖项和荣誉。先后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开放时代》《社会学评论》《社会科学》《思想战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也从事人类学纪录片拍摄工作,代表作有《虎日》《火把节》(第十六届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电影节提名奖)等。著有《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2014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鸡鸣之年:云南小凉山家奴安置的人类学研究》(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专著。
韦颖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就业等。美国普渡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校访问学者。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及其它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委托项目多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教育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所撰论文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兼任中国高教学会理事、高教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等,参与了西南大学等新一轮审核评估以及对北京体育大学、西藏大学等校的专业认证工作。
尤伟琼女,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兼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执行副院长。研究领域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领导力、留学生教育、民族教育。2021年入选全国第三届公共管理优秀教师,2022年入选“联大拔尖人才”,2023年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体人才专项)"。担任中国社会学方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社会学常务理事、云南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法司-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负责人、云南教育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等。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省级重点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教材3部,发表CSSCI来源刊或中文核刊论文20余篇,20余篇咨询报告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项,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云南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教育部MPA教指委百强案例、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等50余项奖励。
余金枝女,苗族,博士、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南联合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云南省云岭学者,省委联系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评议专家、结项成果鉴定专家。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云南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族语文》编委。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副院长兼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苗瑶语及南方民族语言、云南及周边国家语言国情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结项优秀)、一般(结项优秀)三个层级项目各一项,主持完成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四项。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三等奖(2017),“纪念李方桂田野调查奖”(2009)。在《人民日报》《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含合著)。
张继平男,苗族,湖北来凤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有《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探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博弈:“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颠覆与创新: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反思与重塑:再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解构与重塑: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学术著作10部;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复印。
刘六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区域高等教育、教育领导力。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欧盟LEAD2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CSSCI来源刊或中文核刊论文30余篇;2023年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体人才专项)",2021年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项,2016年获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昆明市第14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学术荣誉或称号,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张向众男,1977年6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全国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校变革、课堂教学改革、“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评价的实践思维转向研究》、《云南省“研究性课堂评价实践研究”学术工作站》等课题5项;出版《生命自觉:叶澜教育价值思想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等著作4部;发表《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趋向》、《推进性评价功能新论:“新基础教育”视野》学术论文50余篇等;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共5项。自2004年始,一直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长期深入实验学校每周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合作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并被昆明日报报道;目前,在昆明市5所学校指导“新基础教育”研究。
徐富明1966.12生,山东人,男,心理学博士,现为南宁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研究专长为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组织与管理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在国内CSSCI类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国外SCI和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5部,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行为决策研究: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的双视角,项目批准号71571083,已结项;2.2020-2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行为贫困陷阱的心理机制与管理对策:基于认知与动机双视角,项目批准号71971103,在研;3.2022-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的风险感知、行为机制及管理对策,批准号72164028,在研),另主持5项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在国内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组织与管理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和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陶云男,1965年9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儿童的语言心理、教育心理研究和认知发展与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研究,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先后发表在Neuropsychologia, Scientific Report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科学通报》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SSCI和EI收录近10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多部;曾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现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成员,云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心理学学科负责人,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心理学科负责人,云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兼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编委。
尹可丽女,1969年12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主要从事青少年民族社会化、民族团结心理与教育、文化与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2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质性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社区心理学研究》编委、《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等。招生方向为:民族心理与教育。
董光恒研究方向为成瘾行为/精神疾病的认知机制与干预策略,董光恒教授研究团队专注于网络对人心理影响(网络搜索对记忆、网游成瘾的危害)相关研究,关注于网络心理特征背后的认知机制与干预策略,擅长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探究相关的心理机制。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期刊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SCI/SSCI论文超120篇。多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H-index为37。Elsevier中国心理学高被引学者(2020,2021,2022);中国“精神疾病领域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人,列第11位(2021)。
齐春红女,汉族,出生于1970年5月,200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爱荷华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生导师。至今,主持项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汉办课题1项。出版专著两部,其中《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2009年获云南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东南亚三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2018年获云南省第二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余篇。编著教材《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一部,该书201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到目前为止所有成果被引频次为1257次,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者期刊论文综合指数排行榜(2016-2018)中的综合指数为240.28,担任云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双语协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协会会员,国家汉语教学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面试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师资格证》考官。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20年,教授《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认知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专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专业课和汉语口语、写作、听力等语言课,为外派志愿者培训《汉语语法教学法》10余次,为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汉语基础知识》课程6次。
孙瑜女,1974年4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完成了“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进行公派留学,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知识工程、教育资源智能信息处理与远程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和软件著作权16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
李瑛女,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点长,“中国文学文献多语种数据建设与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会史料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03-2004年赴泰国清迈大学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交流,2016-2017年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知识管理”博士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一般项目2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研主持云南省民宗局文化传承保护项目5项,撰写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图·云南篇》,1-9年级9本),研究方向为多民族文学与文化、多民族语文教育传承与创新发展。
杨健女,汉族,共产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教学名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主持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部语合中心基地项目1项。获云南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第21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出版专著《交融与内聚:越南文化流变的多维透视》,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大学越南语》(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篇),发表论文《中越骆越文化研究的流变与分异》《百年来越南中国观演变动因探析》《越南京族语言系属辨析》等20余篇论文。承担中越国家级和省级领导会晤同传或交传翻译活动若干。
张文鹏男,博士,博士后,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化名家,曾入选江西省委重大人才工程创新长期领军人才,首批“赣江海智”地方领军人才,国家教学成果奖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与成果鉴定专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上饶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核心期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青年编委,《体育教育学刊》编委,国内6家体育类CSSCI期刊审稿专家。本人长期围绕社会发展、体育治理与政策创新进行研究,形成了体育政策稳定而独特的研究方向,独著或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SCI(JCR1区,IF6.576,中科院1区)、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人民体育出版社独著1部。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子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3项,科研经费充裕。研究成果连续荣获江西省第十八次、第十九次、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次(均排名第1),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
闫静女,1979年7月出生,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体育学院院长,省拔尖创新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与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健康促进。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等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教育厅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等奖项。
罗明东男,1962年12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聘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民族文化与教育、教育地理学和教师教育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乡村社会发展与乡村教师培养。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著作、教材34部;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厅级奖励26项(其中教育部、省政府奖励13项);在《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与《地理学》等全文转载或摘要。是我国教育地理学科倡导者,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社科联常委,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等。
郑勤红男,1962年1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6年11月至1998年10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目前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研究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
郭中丽女,1973年4月生,彝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云南省专业学位专家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委员,云南省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建设点负责人。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和教育人类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云南省教改项目1项等。专著待出版1部,主编副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在建云南省一流课程和案例库建设项目2项,校级一流和优质课程建设项目4项。长期担任研究生、本科生的“汉语国际教育概论”、“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课程主讲,先后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魏红女,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2011-2021年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与二语习得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以及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第一作者编著1部,参编商务印书馆等学术编著3部,主编泰国教育部外语类汉语系列教材6册,并在泰国出版;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的学术成果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计3项,第一者论文获得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题征文评选一等、云南省新闻奖论文类一等奖等。
六、申报时间
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年受理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
七、联系方式
1、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人:梁老师 张老师 电话:0871-65941539
2、“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
联系人:郑老师 电话:15096618742电子邮箱:zhengmjedu@163.com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邮编:650500
重要补充:请各位应聘人员于2024年9月30日前将上述材料及时发送以下邮箱:zhengmjedu@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教育学博士后招聘(省级)+博士后招聘网”。
原文出处:
https://jyxb.ynnu.edu.cn/info/1004/2854.htm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