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5年下半年招收博士后公告
信息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10-23 11:20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承担科学研究、咨政建议、教育教学、办刊办报、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重要职能,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院训,坚守“为党献策、为国育才、为民治学”的办院宗旨,围绕“立足四川、调查研究、服务发展”的办院理念,确立了“建设坚强理论阵地、一流学术殿堂、高端新型智库、特色育人基地”的发展目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5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工作站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开展博士后招收培养工作,现具有博士后招收资格的博士后合作导师26名,设站以来,共招收博士后68名,其中在站博士后46名。
一、招收条件
(一)在国内外已获得博士学位或能在进站半年内提供国家承认的博士学位证书的博士研究生。
(二)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学术素养,满足下列进站学术要求条件之一:
1.近5年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读博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视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CSSCI(或SCI、SSCI)来源期刊学术论文2篇。
2.近5年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读博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视同为第一作者)发表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CSSCI(或SCI、SSCI)来源期刊学术论文1篇,另有下述成果之一的:(1)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读博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视同为第一作者)发表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CSSCI扩展期刊(集刊)1篇以上;(2)公开出版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学术著作1部以上(独著或主编);(3)在一类报纸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读博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视同为第一作者)发表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学术文章1篇以上(以我院科研处同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后期资助管理办法(修订)》中的《报刊分类目录》为准);(4)主持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省部级课题1项以上、撰写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对策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项以上;(5)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读博期间,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视同为第一作者)发表过与申请学科方向相关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转载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1次以上。
(四)能够非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招收学科
2025年下半年,我院非在职博士后招收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公共管理、工商管理9个一级学科:
(一)理论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方茜)
2.全球气候治理(李晓燕)
(二)应用经济学
1.科技金融(魏良益)
2.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魏良益)
3.资本市场研究(杜坤伦)
4.数字金融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研究(杜坤伦)
5.产业经济(廖祖君、虞洪)
6.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柴剑峰、李俊霞)
7.农业经济(廖祖君、虞洪)
8.生态经济学(喇明英)
9.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李晓燕)
(三)法学
1.民商法(郑泰安、钟凯)
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黄泽勇)
3.立法学(郑泰安、黄泽勇、郑文睿)
4.劳动法学(郑文睿)
(四)政治学
1.基层治理(廖冲绪)
(五)中国语言文学
1.文艺学(向宝云)
2.中国现当代文学(向宝云、艾莲)
3.文化创意产业(艾莲)
(六)新闻传播学
1.新闻理论(彭剑)
2.新媒体舆论研究(彭剑)
3.国际传播(李晖)
(七)中国史
1.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黄俊棚)
(八)工商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钟鑫)
2.市场营销管理(钟鑫)
(九)公共管理
1.数字政府人才管理(徐彬)
三、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申请表(附件1)。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申请人员进站科研计划书(附件2)。
3.博士学位、学历证书扫描件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
4.博士论文、学术著作、近五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代表作复印件。
5.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6.未取得博士学位、学历证书的应届博士生需在学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按期取得博士学位、学历证书的证明。
7.半年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表。
(二)答辩通过,须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上填写正式的《博士后进站申请表》;进站前,博士后人员应与我院签订工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期限、薪酬待遇、工作要求、保密事宜及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三)2025年下半年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1日至10月31日。申请人在上述时间截止前以电邮方式将资料发送至信箱:tom.lee@163.com(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本站采取“严格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初审合格者将参加我院组织的进站面试遴选,面试形式、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下半年面试时间一般为11月。
四、相关待遇及出站要求
(一)相关待遇
1.非在职博士后日常经费(生活资助)。(1)根据四川省相关规定,每人每年8万元,资助期为2年,具体资助标准和人员名单以进站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达文件为准;(2)根据成都市相关规定,进站博士后可申请成都市博士后生活资助,需通过设站单位遴选获得,标准为10万元,具体获资助标准和人员名单以成都市人社局下达文件为准;(3)根据青羊区相关规定,进站博士后可申请青羊区博士后生活资助,在站期间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生活资助,资助期为2年,具体资助标准和人员名单以青羊区人社局下达文件为准。
2.非在职博士后科研扶持政策。在站期间科研资助金额为3万元,在站期间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和申报成果,均享受与我院在职人员同等待遇。
3.非在职博士后生活资助。在站期间每年提供2万元生活资助,资助期为2年。
4.留院工作:非在职博士后出站考核为优秀者,在院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二)出站要求
非在职博士后需完成所在研究所规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讲座、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课题申报或对策建议撰写等教学科研任务,每季度汇报一次科研成果,撰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非在职博士后需每周按时参与所在研究所的科研活动。此外,还需满足下列出站条件之一:
1.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单位为第二署名单位,在我院规定的一类期刊以上发表1篇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相关期刊名录见同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后期资助管理办法(修订)》中的《报刊分类目录》)或1篇已发表的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2.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单位为第二署名单位,在CSSCI(或SCI、SSCI)期刊发表2篇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3.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单位为第二署名单位,在CSSCI(或SCI、SSCI)期刊发表1篇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另有下述成果之一的:(1)以博士后身份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申报单位,主持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含博士后基金课题);(2)以博士后身份参与编写并正式出版的1部以上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专业学术著作(独著或者合著字数不少于10万字以上者);(3)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单位为第二署名单位的1项以上对策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4)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联合培养单位为第二署名单位,发表的与所在一级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转载1次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1次。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踏水社区103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知行楼303室
联系电话:028-60896019
电子邮箱:tom.lee@163.com
联系人:李老师
附件:
附件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申请人员进站科研计划书.docx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25年10月11日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www.sass.cn/101005/79772.aspx
邮件申请时请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