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水事件作用下入湖河口高浑浊区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获进展
信息来源: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5-12-07 16:4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强降水事件作用下入湖河口高浑浊区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获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暴雨等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很可能持续上升。强降水事件往往带来流域土壤侵蚀以及大量营养盐和污染物通过河流进入湖泊,而悬浮物则是营养盐和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展强降水事件过程中悬浮物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由于能实现大范围、长时间连续动态监测,被广泛应用于河口、海湾等水域强降水事件引起的河流输入高浑浊区动态变化研究。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小组开创性地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在强降水过程中河口和湖泊沿岸带水域高浑浊区动态变化,其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环境遥感》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6,173:109–121)。
论文首先基于在太湖构建的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利用强降水事件发生前后48景MODIS卫星影像数据评估了2004-2013年20次强降水事件过程中苕溪入湖河口及沿岸带水域高浑浊区面积、悬浮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发现强降水事件引起的高浑浊区面积最小为2.8 km2,最大可达302.8 km2,平均面积为43.7 ± 70.7 km2,高浑浊区面积与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增加;强降水事件后河口及沿岸带悬浮物浓度显著高于降水前,由50.8 ± 23.9 mg/L增加到125.7 ± 62.4 mg/L。2013年10月6-8日最大的强降水事件累积降雨量达306.5 mm,造成高浑浊区面积高达302.8 km2,悬浮物浓度由降水前的62.8 mg/L增加到降水后的127.5 mg/L,高浑浊区由10月10日持续到10月23日,持续时间多达半个月。进一步基于太湖周边的无锡、宜兴、湖州、东山4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近50年日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发现,过去50年太湖周边地区暴雨(日降水量≥50 mm)、大雨(日降水量≥25 mm)出现的频次和累积降水量均显著增加,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势必引发流域更多的土壤侵蚀、山洪和高浑浊水体对湖泊的输入,进而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