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科研动态 > 地理资源所在中国区域大气氮沉降研究中获进展

地理资源所在中国区域大气氮沉降研究中获进展

信息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1-04 16:3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地理资源所在中国区域大气氮沉降研究中获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中国是全球氮沉降的三大热点地区之一,如何科学地评估大气氮沉降及其生态效应受到科学家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部分野外生态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和他的团队组建了国家尺度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联网观测网络(如图);基于该联网观测数据,他们首次在全国尺度定量化了中国区域大气氮(湿)沉降的组分,其中溶解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沉降量为13.69 kg N ha-1 yr-1、7.25 kg N ha-1 yr-1、5.93 kg N ha-1 yr-1;NH4+/NO3–平均为1.22;此外,颗粒态氮的沉降量为4.33 kg N ha-1 yr-1,占沉降总量24%,是氮沉降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颗粒态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大气氮沉降总量的低估(Sheng et al., 2012; Zhan et al., 2014; Zhu et al., 2015)。基于1980-2010年公开发表数据的分析表明,大气(湿)氮沉降的全国平均值由11.11上升到13.87 kg ha-1yr-1,增加了近25%(Jia et al., 2014);大气(湿)氮沉降从南方地区向西、北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降水量、氮肥施用量以及能源消耗量与大气氮素湿沉降通量显著相关,分别可解释大气(湿)氮湿沉降20%~40%、43%~67%以及23%~44%的空间变异 (Zhu et al., 2015)。

研究人员通过收集全球大气氮干沉降观测数据和OMINO2柱浓度数据,基于活性氮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原理,首次建立了直接利用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评估全球干沉降的方法,并评估了2005-2014年全球及中国干沉降通量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氮干沉降的年输入总量为7.78 kg N ha-1;其中,NO2、HNO3、NH4+、NO3-和NH3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0.67、1.15、0.28、0.07、5.61 kg N ha-1。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是中国干沉降的高值区,其他地区干沉降较低。从干沉降年均变化量上来看,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在近十年干沉降年均增加量为1~2 kg N ha-1yr-1,其它地区增加较慢。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干沉降通量最高的地区,而且是近十年干沉降增加最快的地区,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氮沉降最热点的地区,造成中国地区持续的高氮沉降的原因是NOx和NH3的高排放 (Jia et al., 2015)。

上述研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833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90221、3157047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0)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

1. Jia Y L, Yu G R, Gao Y N, He N P, Wang Q F, Jiao C C, Zuo Y. 2016. Global inorganic nitrogen dry deposition inferred from ground- and space-based measurements. Scientific Reports, 6:19810; doi: 10.1038/srep19810.

2. Zhu J X, He N P, Wang Q F, Yuan G F, Wen D, Jia Y L, Yu G R. 2015. The composition, spatial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Sciences of Total Environment, 511: 777-785.

3. Zhan X, Yu G, He N, Jia B, Zhou M, Wang C, Zhao J, Zhao G, Wang S, Liu Y, Yan J. 2015. Inorganic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4: 1-8.

4. Jia Y L, Yu G R, He N P, Zhan X Y, Fang H J, Sheng W P, Zuo Y, Zhang D Y, Wang Q F. 2014. Spati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in inorganic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in China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y. Scientific Reports, 4, 3763; doi:10.1038/ srep03763.

5. Sheng W P, Yu G R, Jiang C M, Yan J H, Liu Y F, Wang S L, Wang B, Zhang J H, Wang C K, Zhou M, Jia B R. 2012. Monitoring nitrogen deposition in typical forest ecosystems along a large transect in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85: 833-844.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