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科研动态 > 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获进展

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获进展

信息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1-26 16:12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获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青藏高原保存了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家们对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大量隐存物种被发掘和描述。

为了系统地掌握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理解其区系演化,以及加强对该地区物种及其生境、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自2010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长期、持续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至2015年,该研究组成员已入藏考察10余次,北至羌塘无人区(大北线),向南进入山峰耸立的喜马拉雅山南翼,西至喀喇昆仑山,东部横穿三江并流区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6年1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 专刊报道了研究员车静所带领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在西藏及其东部横断山地区工作的阶段性进展。

一、中国第十三个科,亚洲角蛙科

亚洲角蛙科(学名Ceratobatrachidae,有别于宠物贸易中常见的南美洲的“角蛙”类)物种由于其特殊的繁殖行为而闻名。不同于一般常见蛙类,亚洲角蛙科物种能生活在离固定水源较远的区域,即使在繁殖季节也无需汇集到溪流或者水塘进行繁殖。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亚洲角蛙科物种只分布在南太平洋地区,如婆罗洲、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等,然而令人兴奋而惊讶的是,该团队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发现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舌突蛙属物种(包括西藏舌突蛙、墨脱舌突蛙和高山舌突蛙)其实也是亚洲角蛙科的成员!长期以来,基于形态数据对于它们的分类地位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而该研究最终明确了它们的“身份”,使亚洲角蛙科成为中国两栖类的第十三个科。

有趣的是,该研究显示,分布于中国藏东南的这三种舌突蛙与分布于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群岛的亚洲角蛙科物种是“近亲”。该研究显著将亚洲角蛙科的分布范围从南太平洋地区向北拓广至中国的喜马拉雅区域,为该科物种的起源、演化提供了关键资料。

二、树蛙科新属、新种(棱鼻树蛙属,墨脱棱鼻树蛙)

树蛙科物种是两栖动物中的攀爬高手,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2015年4月末,在墨脱热带雨林的考察过程中,研究人员采集到1号奇特的树蛙标本:它鼻后至眼前方明显隆起,虹膜色斑呈X形,皮肤较粗糙,明显区别于已知所有树蛙。随后的DNA分子研究结果让研究者大吃一惊:这只奇怪的树蛙不仅仅是一个新物种,从遗传角度,它与任何已知树蛙物种都有着很深程度的分化,应该被单独列为分类上的一个新属。综合其形态特征和DNA分子数据,研究人员将墨脱的这种奇特树蛙描述为一新属、新种,即墨脱棱鼻树蛙(Nasutixalus medogensis)。墨脱棱鼻树蛙栖息于热带常绿阔叶林较高的树冠层,初夏时见于树冠鸣叫求偶。因为其隐匿的栖息环境,难于观测,其具体繁殖生物学信息仍然未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该物种仅知分布于西藏墨脱县,但在印度东北部也可能有分布。

三、齿突蟾属新种(刺疣齿突蟾)

齿突蟾属物种(属名Scutiger),是征服青藏高原最成功的两栖动物类群之一,在青藏高原地区和横断山区拥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而其中绝大部分物种为我国所特有。此次在墨脱县发现的刺疣齿突蟾(学名Scutiger spinosus)在形态上,明显有别于林芝齿突蟾(Scutiger nynchiensis)(模式产地)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确定了该物种是一个独立的以前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刺疣齿突蟾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繁殖,交配时雄性抱握住雌性的胯部;繁殖场所为高海拔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溪流和永久性水坑,水褐色弱酸性;卵团呈环状粘附于水中的树皮或石块下方,蝌蚪发育时间较长,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变态发育。

四、湍蛙属新种(林芝湍蛙)

湍蛙(属名Amolops)顾名思义,栖息于湍急的溪流和河流边。为了适应这种富于挑战的生活环境,湍蛙属成员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性构造:相对扁平流线型的身体帮助减小水流阻力,指、趾末端扩大的吸盘帮助吸附于岸边石块上免于被冲走,以及强健的四肢和趾蹼帮助其在激流中前行。在西藏,湍蛙属记录有5种,包括阿尼桥湍蛙、察隅湍蛙、小耳湍蛙、墨脱湍蛙和山湍蛙。此次被描述的湍蛙属新物种,林芝湍蛙(Amolops nyingchiensis)雄性无外声囊,背侧褶明显,区别于包括山湍蛙在内的已知物种,并且其DNA与形态接近的已知物种差异显著。林芝湍蛙栖息于水质清澈的中小型溪流边,白天躲藏于岸边石缝或草丛中,夜间常见于岸边大石和草丛枝干上觅食。目前已知其仅分布于西藏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

五、攀蜥属二新种(滑腹攀蜥、翡翠攀蜥)

攀蜥也称为龙蜥,属名Japalura,是一类小型鬣蜥,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至日本琉球群岛的东亚及中南半岛北部。该研究中描述的产自横断山区西部的两个攀蜥属新物种,先前一直被误定为草绿攀蜥或丽纹攀蜥。然而经过详细的形态对比,横断山区西部的这两个攀蜥属新种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和鳞片特征,明显区别于包括草绿攀蜥在内的所有攀蜥属已知物种。其中新种滑腹攀蜥(Japalura laeviventris)腹部鳞片光滑无棱,背鬣鳞数量较多,头部密布黑色麻点,而新种翡翠攀蜥(Japalura iadina)雄性体色翡翠绿色,背鬣不发达,雌雄均具有喉斑(雄性喉斑蓝色,雌性黄绿色)。这两个攀蜥属新种的发现,在增加了我国攀蜥属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更限制了先前认为在我国广泛分布的草绿攀蜥和丽纹攀蜥的实际分布范围。该研究结果表明攀蜥属绝大多数物种急需进一步的种群及分布范围调查。

此次研究成果主要由蒋珂、颜芳(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王剀(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研究生)完成,车静为通讯作者。此外参加人员还有邹大虎(西藏大学)、李丕鹏(沈阳师范大学)、李成(影像生物调查所)、江建平(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200,2011FY120200)、中科院“西部之光”博士项目以及国家大科学装置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动物分库的资助。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各林业保护部门及地方保护区对该研究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