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在葡萄抗旱基因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信息来源:武汉植物园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5-12 16:2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武汉植物园在葡萄抗旱基因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葡萄原产于西亚一带,2000多年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千百年来以其甜美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广泛的用途,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近年来,中国葡萄产业蓬勃发展,并已跃升为全球葡萄栽培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我国葡萄主产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因此干旱胁迫成为制约葡萄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葡萄抗旱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理机制研究,而对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较少,揭示抗旱分子机制对葡萄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作物生物学课题组在研究员李绍华和副研究员辛海平的指导下,从原产于我国东北的抗寒旱种质资源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中克隆了NAC家族基因VaNAC26,并对VaNAC26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aNAC26在干旱、低温以及高盐胁迫下均显著上调。在拟南芥中过表达VaNAC26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抗旱性和抗盐性,而抗旱性表型最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提高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活性氧清除能力。对转基因拟南芥microarray芯片分析发现,茉莉酸(JA)合成关键基因以及J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均有显著上调,说明VaNAC26具有提高JA合成及其信号通路的能力。而过表达VaNAC26的拟南芥在正常状态下叶片J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该基因可能通过提高JA合成途径调控植物耐旱性。另外,在干旱条件下山葡萄叶片中JA含量同样显著上升,说明山葡萄的内源JA同样参与了其干旱胁迫应答。
该研究揭示了VaNAC26通过茉莉酸途径调控植株抗旱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成果于5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园艺作物生物学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方林川和苏凌业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中科院青促会的资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