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科研动态 > 金属所在金属液相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金属所在金属液相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信息来源:金属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6-06 16:59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金属所在金属液相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液相分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界现象,广泛存在于冶金、材料、化工、食品等领域中。一些体系的组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排斥,组元间混合焓为正,其相图存在液相不混溶区域。均一液体冷却进入液相不混溶区将分解成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即发生液相分离。对合金材料而言,约1/5的二元体系具有液相分离特征,这些合金通称为“液相分离合金”。它们在地面常规凝固条件下极易形成比重偏析严重、乃至两相分层的组织。近年来,人们先后在空间和地面对液相分离合金凝固过程开展了大量实验,并进行了深入的建模与模拟研究,发现液相分离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十分复杂。如能有效地控制液-液相分离的过程,不仅可以研制高性能相分离金属复合材料,而且可以进行诸如电子废弃物混合金属资源的富集、分离与回收处理。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研究部赵九洲课题组长期从事合金液相分离研究,近来何杰、江鸿翔等人在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与相结构调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主要包括:

1.基于Zr-RE (RE = Ce、La、Nd等) 液相分离合金系,利用原子间相互作用理论开展多元相分离合金设计,成功研制了Zr-RE-Al-Cu-Co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弥散相以微纳米非晶粒子形式分布于非晶基体中(图1a),揭示了该合金液-液相分离机理、组织演变规律及其控制途径;提出了利用液-液相分离现象制备双非晶相块体合金材料的思路与合金设计方法(图1b)。

2.基于以往对Cu-Fe亚稳液相分离合金的研究(Acta Materialia, 54: 1749(2006)),设计了新型内生高数量密度球形纳米粒子的Cu-Fe-Al-Zr相分离块体金属玻璃材料(图2a)。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压缩塑性变形能力(图2b)。研究发现,该相分离金属材料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剪切带内部的纳米非晶粒子在剧烈剪切作用下逐渐溶解,剪切带两侧相邻区域的纳米粒子发生Ostwald熟化(图3、4)。这些非晶粒子作为记录器(local internal recorder),清楚展现了塑性变形导致微结构的演化和剪切带附近基体原子运动的增强;提出了剪切带附近基体存在相对较厚的变形影响区域,相分离金属玻璃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不仅源于剪切带本身,而且还有其相邻基体的贡献。

3. 提出了利用脉冲电流来控制液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过程、制备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方法(图5),建立了脉冲电流作用下的液相分离合金的凝固模型。模拟与实验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液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形成过程,揭示了脉冲电流的影响机理(图6)。研究表明,脉冲电流主要通过改变弥散相液滴形核能垒来影响液相分离合金凝固过程和组织(图6),当弥散相液滴电导率大于基体熔体电导率时,脉冲电流能有效地促进弥散相液滴形核和细化,有利于弥散型液相分离合金复合凝固组织的获得;当弥散相液滴电导率小于基体熔体电导率时,脉冲电流抑制弥散相液滴形核,促进弥散相液滴的粗化和两液相的分离(图5b)。

4. 提出了利用微量表面活性元素或微量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元素调控液相分离合金凝固过程与组织的方法(图7),建立了微量元素作用下液相分离合金凝固模型。实验与模拟相结合,揭示了微量元素的作用机理和添加量的确定原则。研究表明,对于Al-Bi、Al-Pb液相分离合金,TiC颗粒可作为富Bi、富Pb相液滴的异质形核基底,添加适量的Ti和C (或TiC)能大幅度提高其形核率,促进弥散型复合凝固组织的获得(图8)。

上述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6: 25832 (2016)、 Acta Materialia 61: 2102 (2013)、Scientific Reports 5: 12680 (2015)和Materials and Design 91: 361 (2016)等期刊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1185, 51471173, 51374194, 51574216, 51501207)和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TGJZ800-2-RW024)的资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