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科研动态 > 上海生科院发现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起源

上海生科院发现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起源

信息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9-05 16:36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上海生科院发现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起源”,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9月3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双极细胞通过突触前NMDA自受体放大机制介导视网膜波的发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谷氨酸能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发生是由双极细胞轴突末梢NMDA自受体依赖的放大机制所介导。

在发育早期的视网膜中,相邻神经节细胞(视网膜的第三级细胞)会发生波状传播的自发神经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视网膜波。对于视网膜波的研究已有近30年,人们已知道视网膜波能通过视神经传递到中枢视觉系统,对视觉系统中拓扑投射样神经通路的精确形成至关重要。在发育的不同阶段,视网膜波会从乙酰胆碱能转变为谷氨酸能。目前,已知乙酰胆碱能视网膜波是由星状无长突细胞所介导的,但谷氨酸能视网膜波的来源以及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为研究谷氨酸能视网膜波的来源,研究者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首先运用在体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发现谷氨酸能视网膜波起始于双极细胞(视网膜的第二级细胞)的轴突末梢。为解析其机制,研究者结合在体全细胞膜片钳、光遗传学、谷氨酸成像等方法,发现双极细胞轴突末梢通过NMDA自受体,发起视网膜波;进而发现双极细胞上的视网膜波能传递至神经节细胞以及视顶盖(即视觉中枢)。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视网膜波的产生阈值在颞侧视网膜区域是最低的,因此导致视网膜波偏向于在颞侧发起。综上所述,该工作首次发现双极细胞轴突末梢通过NMDA自受体依赖的方式起始谷氨酸能视网膜波。

这项工作是在研究员杜久林指导下,主要由副研究员张荣伟独立完成,同时得到李小泉和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川上浩一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以及中科院青年促进会等项目的支持。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