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研究所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国地方绵羊及游牧民族发展历史
信息来源:动物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6-29 10:4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动物研究所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国地方绵羊及游牧民族发展历史”,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绵羊作为最早的驯化动物之一,与人类生活,尤其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解析绵羊的种群历史,如迁徙、扩散、品种选育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早期人类的活动,尤其是游牧民族迁移扩散历史以及早期畜牧业的扩张和发展模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孟华研究组通过整合世界范围内的2000多个家养绵羊和野生绵羊的基因组数据、考古记录和民族史资料等信息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基因组学上,利用多种统计方法重建了中国绵羊的种群历史;在考古记录上,整理了中国境内的古代绵羊遗骸的时间、地点等考古信息;在民族史方面,综述、总结了与绵羊相关的主要游牧民族(如蒙古族,女真族,回族,藏族,中国西南的彝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起源和迁徙等历史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绵羊种群历史、考古记录及民族史料记载的一致性,发现中国绵羊的扩散历史与地方品种形成与游牧民族迁徙显著相关,即绵羊在大约3,000‒5,000年前随着氐羌民族的扩张进入到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而后在大约2,000‒2,600年前随着氐羌民族的迁移,沿着北方到西南的路线到达青藏和云贵高原,形成目前的地方绵羊品种。研究结果还揭示了随后两次肥尾羊的早期迁移,这两次迁移与12‒13世纪穆斯林祖先的东迁和蒙古族南下的历史吻合,并形成了目前北方地区绵羊品种。此外,该研究还首次检测到家养绵羊基因组中野生盘羊的基因渗入以及与不同表型性状候选基因相关的强烈人工选择信号,反映了早期游牧时期的育种策略。
该项研究工作利用家养动物的基因组数据和家养动物的扩散背景首次全面阐释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东亚地区游牧民族的扩张历史,为中国绵羊的起源、分化、扩张及混合研究以及早期游牧民族的发展和畜牧业扩张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成果于6月22日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在线发表。动物所博士研究生赵永欣、助理研究员杨继和吕锋骅为共同第一作者,李孟华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