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小麦穗型调控分子模块解析中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8-18 11:58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在小麦穗型调控分子模块解析中取得新进展”,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研究与育种中长期以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小麦穗分枝等穗型性状是单株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小麦选育的关键农艺性状之一。然而,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基因组庞大复杂,约是水稻的34倍、大豆的16倍、玉米的7倍、大麦的3倍,并且转化困难,极大增加了小麦研究的难度。相比于水稻、玉米、大麦的研究,关于小麦穗型调控在分子水平的研究相对空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和中国农业大学王向峰研究组合作,利用前人筛选出的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和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策略研究了幼穗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并验证了其中的关键因子在穗粒数调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得到了多个与穗粒数相关的核心共表达模块。研究人员对其中10个基因进行了过表达分析,发现过表达基因TaTFL1可以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增加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过表达基因TaPAP2, TaVRS1可以缩短幼穗分化时间,减少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以上研究结果为研究人员进一步解析小麦穗发育的遗传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有效利用与穗粒数相关的分子模块进行了初步技术验证。
该研究结果于8月14日在线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上(DOI: 10.1104/pp.17.00694)。焦雨铃研究组博士后王元格和已毕业博士生于浩澎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焦雨铃和王向峰为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童依平和高彩霞参与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先导科技专项、转基因专项等项目和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