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拉丁美洲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2025年博士后招聘
因项目研究和国际合作需要,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巴中心)、中国-拉丁美洲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中拉实验室)招聘若干名博士后。具体信息如下:
一、岗位要求
1.符合清华大学博士后基本申请条件。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或交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不超过3年),或近期能顺利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发表1篇以上高水平研究论文。
3.具有化学工程、聚合物合成、代谢工程、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经历,优先考虑具有生物制造、生物基化学品制备、生物基聚酯材料合成以及化工过程放大研究经历的申请者。
二、岗位职责
完成相关的科研工作,以及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安排的其他科研和国际合作事项。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向:
方向一:面向高值化学品的工业微生物高产菌株构建、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用于高产菌株的代谢机制解析;蛋白质工程、基于AI的蛋白质设计。
方向二:生物基材料单体,例如5-羟甲基糠醛、2,5-呋喃二甲酸,和生物基材料,例如生物基聚醚多元醇、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合成工艺与过程放大。
三、福利待遇
按照清华大学博士后(参阅http://postdoctor.tsinghua.edu.cn/bsh/index.jsp)聘用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结合团队支持,普通博士后年薪不低于20万,可租住博士后公寓或享受租房补贴4.2万元/年,享受清华大学教师子女入园入学政策、医疗政策。出站后可享受博士后户口迁移政策及家属户口随迁政策。
优秀候选者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计划,资助额度最高达60万元(其中40万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为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可申请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水木学者计划),年薪30万元以上。
依托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平台,具有与美国、英国、德国、巴西、秘鲁、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机会。
四、应聘材料
招聘需求长期有效。
申请者请提供最新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代表性论文等),发送至陈老师(方向一):zhenchen2013@tsinghua.edu.cn
赵老师(方向二):zhaoxb@tsinghua.edu.cn
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五、中拉实验室介绍
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巴中心)、中国-拉丁美洲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中拉实验室)是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应化所所长、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刘德华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中国和巴西等拉美国家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机构。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促进双方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政、产、学、研、金各方广泛参与的合作交流平台。中巴中心、中拉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和合作伙伴在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促进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推广,推进了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在巴西成员单位里约热内卢大学进行了中试示范,并与巴西多家生物柴油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实现了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技术成功将巴西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高效转化为1,3-丙二醇,并进行了万吨级工业化生产。
六、合作导师介绍
赵雪冰,清华大学化工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生物质转化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研究,开发了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葡萄糖生产5-羟甲基糠醛、呋喃二甲酸等全套技术,并实现关键单元和设备的中试放大;开发出高效的直接生物质燃料电池技术,获得了迄今报道最高水平的电池功率密度,并将燃料电池扩展为灵活可控的反应器,实现生物基化学品在室温条件下的高效生产。曾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清华之友刘述礼育才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引用超过12000次,H指数54(谷歌学术统计),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从2020年开始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以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
联系方式:zhaoxb@tsinghua.edu.cn
陈振,清华大学化工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及医药健康产品的绿色生物制造,结合人工生物合成途径设计与创制及系统代谢工程开发氨基酸及衍生物、生物基单体、高值化学品的工业高产菌株。开发的发酵法1,3-丙二醇技术突破杜邦全球技术垄断,解决了高端纤维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3个万吨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获工信部“工业强基计划“的支持,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先技术“蓝天奖”,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2022年“未来化工学者“ 等奖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多篇,公开和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五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
联系方式:zhenchen2013@tsinghua.edu.cn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7yLvplKhGjIKA6Svs2M_rw
来源: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