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英才广发“求贤令”
信息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10-16 10:11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向全球英才广发“求贤令””,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与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就达70多个;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如一股清风,带来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学等先进知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一批又一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座谈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各级外国专家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引进外国人才体制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在形成。
瞄准“高精尖缺”
“以洋引洋”,凸显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ARJ21新支线飞机取证交付,投入商业运行;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首飞成功;中俄远程宽体机完成前期论证,开始投入研制……近期,中国商飞公司在“三大战役”中取得重大进展,这都离不开来自全球四大洲12个国家及地区的15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高铁,是中国快速崛起的另一张名片。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在新一代380BL型高速动车组研发中,借智外国专家,突破了速度提升带来的空气动力学、牵引系统、转向架技术、车体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使其运营速度提升到380km/h,还创造了时速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列车试验最高速”。
这样激动人心的例证不胜枚举。近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16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员就达到90.8万人次。
事业需要人才,发展更需要人才。只有坚持高端引领,才能确保引进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国家“****”外专项目作为最高层次的外国人才引进计划,其目标瞄准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其他各类人才。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七批评审,共有466名专家入选。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外国高层次专家来华数量逐年递增,显现出“以洋引洋”“引进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的引才趋势,一批以“****”外专项目入选专家为核心的高水平外国专家团队加速集结。
“****”外专项目专家福田敏男是北京理工大学“仿生机器人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的特聘教授,来华工作后,他以自己的经历说服感召,又引进了另外三位机器人领域的日籍优秀专家,随后他们也相继入选了“****”外专项目,一时传为佳话。
类似的引才故事,一直在各地上演,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有着执着梦想的实干家。在“****”外专项目专家、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杰伊·西格尔看来,国际化改革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在药学院,不仅仅是授课,包括招生面试、毕业设计、学术论坛等环节,均采用全英文模式。全院75%以上的师资具有海外留学或从业经历,其中不乏他亲自去世界一流名校请来的名师。该院也因此入选国家外专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去年10月,天大药学院“****”专家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荣获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彰显了“推进计划”突出的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简政放权 落实“放管服”
给人才最热烈的拥抱
“现在的申请手续便利了很多,只要上网就能申请,不像以前需要准备很多纸质材料。”去年11月3日,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卓尔清,通过“绿色通道”领取了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籍人士“两证整合”第一人。
政出多门、管理多头、效率低下等问题,一度困扰着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国家外专局海外人才引进法制建设课题组研究表明,这些都加重了用人单位聘请外国人和外国人来华工作的成本,严重影响了外国人就业市场的活力。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2015年12月,国务院审改办决定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016年10月起,全国10个地区展开试点。紧接着,国家外专局、人社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通知》,于今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
“两证整合”的亮点在于统一。在机制上,实现系统内跨层级互通,最终实现与外交、公安、海关、税务、教育、人社等部门互通互认;在工具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推行计点积分制,根据申请人的聘用薪酬、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每年在华工作时间、汉语水平、工作定向、年龄、过往重要经历等要素综合考量,用统一、客观的标准来选才,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惯例。
此外,“两证整合”也为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创新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大受欢迎。他们可享受到容缺受理、部分材料承诺制、最长5年许可期限等9项便利措施。程序设计上也在做减法,申请《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办理签证入境前,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核验,入选国内相关人才计划的高端人才则实行全流程在线办理;压缩审批时限,境外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减少10个工作日;已持其他签证或有效居留证件入境的外国高端人才,可直接在境内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用便捷高效的服务给人才最热烈的拥抱,也离不开“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各地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同时,各地普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约束,建立用人单位、在华工作外国人、受委托专门机构信用记录形成、归集、公示、使用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注册用人单位24124家,办结业务10056笔,颁发新版外国人工作许可8548份。
提高人才政策开放度
兼容并蓄,彰显大国格局
“面对新媒体的介入,要主动适应,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一带一路’等会对世界产生影响的重大项目,要讲清其战略构想及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创新、和平和负责任的当代中国形象。”2016年春节前夕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日报社发稿部副主编、美国专家约翰·莱登向李克强总理建议。
如何让外国专家更好融入中国,将世界“最强大脑”为我所用,也是一道时代命题。近年来,国家外专局努力健全外国专家建言机制,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挖掘国外智力资源,为中央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建议。自2015年起,国务院研究室与国家外专局已连续三年联合组织外国专家座谈,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彰显了我国开放包容、科学民主决策的国际形象。
众所周知,美国硅谷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网罗了来自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殷切需求,如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从全球范围内引才用才?
“无论来华时间长短,对于创新创业的外国专家,我们一样敞开大门,热情欢迎。”2015年,国家外专局会同外交部、公安部、人社部联合出台新规,外国专家来华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含)的,视为访问、交流、考察,免办工作许可,驻外签证机关凭设区的市级以上外国专家主管部门签发的邀请函,为其办理在华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含)的多次往返F字签证。这项新政为短期来华外国专家“来得了”免除了后顾之忧。
一花引得百花开。各地着眼于引智借力,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浙江、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人才签证制度;上海、湖北等地支持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内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给予中国公民同等待遇;天津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探索人才评价方法,吸引领军科学家、企业家等高端外国人才,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
放眼神州,外国留学生也正在成长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为了让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为我所用,各地纷纷结合实际,实招频出——
上海规定,在当地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业的外国留学生,可直接申办外国人就业手续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在国内高校毕业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外国留学生在沪创业,可申请有效期2年以内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浙江、湖北、重庆、陕西等地允许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自贸试验区工作;京津冀地区试点允许外国留学生经所在高校同意并出具推荐函,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石保廊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兼职创业活动……
尚贤不论国别,唯才不避亲疏。如今,我国的选才视野已从13亿人扩展到全球70亿人,这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更是发展大势使然。秉持着这种大国格局和心态,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必将万马奔腾!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