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双一流”建设,究竟应关注什么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10-25 09:50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关注“双一流”建设,究竟应关注什么”,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自9月初,备受瞩目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在这一个月期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但人们对“双一流”的关注热度却并没有太多的降低。
在这些来自舆论关注的目光中,占比最大的无疑是某某高校成功进入“一流大学”或者“一流学科”名单,这样的报道在“双一流”名单刚刚公布时几乎席卷了整个高教界,直到一个月后的今天,依然有舆论将目光关注于此。
也许很多关注这份名单的舆论没有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在公布这一名单时作出重要说明,提醒公众,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不能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这是关注“双一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可能重蹈之前“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的覆辙,导致学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问题。
我国之所以要在“985工程”“211工程”基础之上,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因为“985工程”“211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身份固化的问题。本来国家是希望通过重点投入少数学校、学科,促进其提高办学水平,结果却变为入围的学校把入围本身作为了对学校办学的认可,将其作为学校的荣誉。进而,社会也把我国高校等级化,随之出现用人评价中的学历歧视,非“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毕业不用,以及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学生都希望能考进“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国家在推出“双一流”时就反复强调,“双一流”不搞终身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可是,社会舆论还是特别关注入围名单,而在名单一公布后,相关学校就把其作为荣誉来宣传。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继续“985工程”“211工程”的思路,把入围作为学校的身份、等级;二是“双一流”建设确实还存在行政主导评审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行政评审思路,学校是会把入围作为上级部门对高校办学的认可的。这和其他行政评价一样存在重立项——把立项作为荣誉、政绩,而轻建设的问题。
为了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效,我国应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进一步进行改革。首先,应该认真考虑“985工程”“211工程”的存废问题。目前看来,国家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是准备继续长期保留“985工程”“211工程”的。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而且明确“双一流”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可问题是,如果“985工程”“211工程”保留终身制,“双一流”就是不搞终身制,怎么改变“985工程”“211工程”身份固化问题?对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来说,有“双一流”是锦上添花,没有“双一流”也关系不大。何况,所有的“985工程”高校,都在“双一流”之列(只有3所在B类)。只有彻底取消“985工程”“211工程”的学校身份,才能做到高校平等竞争。否则,不管“双一流”建设怎么强调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所有学校的办学,都难以扭转社会舆论对学校的等级化评价。
其次,“双一流”建设必须明确要求不能将这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具体而言,政府部门不能把入围“双一流”的学校,用“双一流”概念加以强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也不能用所谓“双一流”进行宣传,这会在“985工程”“211工程”基础上又给学校弄一个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从建设一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就是后来做到不搞终身制,曾经入围的学校还是会把其作为身份。就如长江学者不是终身制,可过了聘期后,仍被称为长江学者,这就是在乎身份的结果。
重建设而不要重身份,这是“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舆论期待高校能建设成真正的一流的大学,那么,就应该关注大学的具体办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有哪些具体的突破性改革措施。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在竞争中产生,政府部门所应该做的也是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促进所有大学平等竞争。固化学校身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竞争,反而会刺激大学追名逐利,欲速而不达。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