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磁场”效应释放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12-22 13:51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磁场”效应释放”,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李阳正在介绍公司产品。记者 王辉 摄
■纵深
近日,第14批国家“****”创业人才拟入选资格名单公布,41人通过终审拟引进。其中,有3名专家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占全市入选创业类“****”(5人)的60%,全省(7人)的42.9%。
这意味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国家“****”专家队伍又增添了三匹“黑马”。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风生水起,海外留学人员嗅到时代先机,纷纷回国投身创业大潮。
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竞相推出最强、最优、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力争吸引“最强大脑”落户。形成新时代背景下蔚为大观的“海归经济”,广州开发区为此被中组部评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手面向全球引高端人才,面向海内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一手布局新兴产业,引企业巨擘。二者在这片创新热土产生“化学反应”,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领域释放强大的创新“核聚变”。
“千人”引路 布局前沿技术领域
“就如要找到一本书里特定的某句话,传统的策略是整本书从头到尾读出来,把所有已知的、未知的都测一遍,再找到这句话;而我们则根据关键词,像谷歌的检索引擎一样,实现点对点的定位,精准锁定目标。”易活生物董事长兼CEO廖玮博士形象地解释了为何外界将公司自主研发的EFIRM形容为基因诊断领域的“狙击枪”。
2015年,廖玮作为加州大学曾经最年轻的研究员来到广州,成立易活生物。仅用了两年多,公司已从单枪匹马成长到如今团队已有100人规模。这家生科企业的底气来源于其“代表作”——EFIRM液体活检无创基因精准检测产品。
“与常规基因检测技术相比,我们的创新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检测上有着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且灵敏度、特异性均居于世界前列,基本上在各个环节都取得了突破。”廖玮介绍道,可在60分钟内准确诊断出最常见的肺癌亚型,属于世界首创。
廖玮告诉记者,当初对比过国内很多城市,最终还是选择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是一个能成事的地方,我向朋友推荐,这是一个可以让创业者安心创业的地方。”廖玮回忆道,无论是产业环境、人才政策或是政府办事效率,该区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1个小时,就帮我落实了加速器的办公场地。”
作为易活生物的“邻居”,同在加速器的康立明生物董事长邹鸿志博士与廖玮有着相似的创业经历。
准备回国时,邹鸿志已经在国外企业坐上了技术总监的位子,也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获得了终身教职的身份。
邹鸿志独创了大肠癌无创筛查技术,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脱落肿瘤细胞成分来判断受检者是否有可能患有大肠癌或者癌前腺瘤的一种技术。2014年8月,该试剂盒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使用,被认为是分子诊断领域近10年来最大的突破。
自己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临床,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邹鸿志心里仿佛还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并没有感到轻松。尤其当他看到近几年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居肿瘤类第三位的消息时,他再也坐不住了,默默作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带着领先技术回国开发针对中国人的结直肠筛查产品,只打造专为中国人的大肠癌早期基因筛查市场。
2015年,回到国内的邹鸿志选择落脚在开发区。他坦言,开发一种新产品可谓是困难重重,“除了科研,基本没有心思想别的,当时区里给予了很多及时、高效的帮助。”包括当年就拿到了区领军人才项目支持、以及三年免租金的6000平方米办公场地。
短短一年时间,邹鸿志带着团队就开发出了一款针对中国人的大肠癌粪便无创筛查试剂盒——“长安心”。邹鸿志回国之初的心愿已经完成了雏形,今年还入选了第14批国家“****”创业人才项目。
孵化培育 开启“海归”变“大牛”之路
国家“****”特聘专家,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院长石磊认为,现在海归更看重“软环境”。“海归创业大多集中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产业,不是一两个学科带头人回来就能干的,行业集聚程度和科研环境才是决定海归落户的关键。”
石磊坦言,广州开发区有一点打动了他。区里有专人对接创企流程,带他们走访工业园区,亲眼看到很多企业如何在这里发展,在整个产业上下游的生态链正在打通,他终于下决心在此创业。
作为广州市IAB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据统计,2016年,该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值超2300亿元,占全市八成;人工智能产值达到154亿元,占全市五成;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占全市六成。
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吸引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世界顶尖人才,百济神州、GE生物科技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等国际项目接踵而来,区内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慧智微电子创始人李阳是清华大学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回国创业前,李阳曾在多家世界一流射频芯片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
2011年底,李阳回来创业。广州开发区表现出的前瞻性再次令他印象深刻。李阳笑称,自己只用了几页PPT就从投资界和政府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当时,他的创业团队只有两人,没有现成的产品,只有想法,“但我们在国外时,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这一点在广州开发区受到了重视。”
“海归人才都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前沿领域,我们要把它们培养成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成为区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区里创造新的增长点。”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坚说。
受广州留交会的影响,2004年前后,一批海归回国创业,此后,大批留学人员进入创业园,并最终将企业孵化壮大。为了提高企业的孵化成功率,留创园从最初的自己投资建立孵化器孵化企业,到鼓励明星科技企业建立孵化器进行再孵化,走出了一条打造创业企业孵化器集群的新路子。形成从“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全链条孵化器集群。
2017年,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共引进科技型企业2083个,总注册资本达189.5亿元。其中,国家“****”专家创业项目17个。
政策引力 诺奖得主为全球引才“代言”
海归钟爱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业,并非没有道理。
梳理历史脉络,广州开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就首创以“智力交易”为主的留交会、留创园,为海归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接平台。
彼时怀着报国理想回来的海归不少,但供他们创业的政策、资金、合作对象等并不太理想。为此,广州开发区最早决定,要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搭一座桥梁。这个设想的最重要成果就是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的成立,随之发起成立留学生“千人大会”,并最终成就了广州名声斐然的“留交会”。
廖玮告诉记者,他先后参加了三次海交会,每次都收获颇丰。“当年还叫留交会,我在会上路演认识了投资人、在会上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身边如果有朋友要创业,都向他们推荐广州开发区。”
目前,依托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开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院士、国家“****”专家、区领军人才、高管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等专项政策,打造了“高端引领、体系健全”的“人才金字塔”。
广州开发区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以最高1500万元的总资助强度面向全球延揽高端领军人才,并根据区域创新发展的需要和国际人才流动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提升领军人才政策内容,目前已经形成了“启动资金+项目资助”“财政资助+风险投资”“项目配套+上级扶持”“贷款贴息+信贷融资”的组合式扶持体系,涵盖人才创业成长全过程,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总资助强度最高达到4580万元。
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创新人才引进和服务方面更是“大招”频发。接连发布了促进产业发展的4个“黄金10条”产业政策及针对人才、知识产权的2个“美玉10条”政策,以及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风投10条”。通过构筑产业与人才双驱动的“金镶玉”政策体系,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方面下足了功夫。
同时,早在去年4月,广州开发区就举办了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会议,并在会后与海外高校、华人团体、企业协会等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与旧金山、纽约、伦敦、悉尼、巴黎、东京等全球12个城市达成了海外引才合作意向。
良好的产业环境,领先的创业政策,连诺贝尔得主都为区里“代言”。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教授每年都会有几个月在区内企业锐博生物的实验室开展研究。
“我喜欢来广州,来发现机会。同时鼓励我身边的朋友来到广州寻找合作,也希望带领更多的广州科研人员走向世界。”克雷格·梅洛表示。
■数据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共集聚两院院士33人,国家“****”专家76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7个,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19人,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61人,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超300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趋势逐步显现。
对引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院士,给予安家费最高1000万元,对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精英人才分别给予安家费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对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精英人才,按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将采取一事一议,量身订制扶持政策,最高资助10亿元。
在区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配建5%以上的人才公寓,供人才优惠租住,为区内的高层次人才发放 万能捷通卡,在区内办理行政审批可走绿色通道。(记者 陈思勤 通讯员 黄于穗 陈晨 崔玲 实习生 骆毅文 李碗容)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