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高层次人才资讯 > 十位女性登顶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十位女性登顶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admin | 时间:2018-01-16 11:20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十位女性登顶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1月12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10位年轻的女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

有10位女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她们分别是: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

她在水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

“我很幸运能将自己的兴趣和人生事业很好的耦合在一起,所以我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水环境改善的事业更进一步”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卢艳丽

她十余年来开展玉米抗逆基因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研究,为我国作物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个激情澎湃的女汉子,我的科研精神是永不言败、推倒再来、血战到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朱艳

她将农业信息学与作物栽培学相结合,发展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和生产力预测预警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及智能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

“女性体现的是一种美,做科研又是很系统的一种思维模式,所以我觉得女科学家可以用绚丽多彩来形容。”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琪

她长期从事重性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100次的科学实验中,往往有99次都是失败的,能成功一次都是很幸运的事情。但即使失败100次也没关系,我还可以从头再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莉

她多年来从事急性肾损伤(AKI)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并组织创建AKI自动化预警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

“让我的病人获得最好的临床诊疗,是我的科研初心;而真实和严谨,是我坚持的科研本质和底线。”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吴晓群

她致力于研究复杂网络的控制与同步、拓扑结构识别、同步域分岔,及多层网络领域。

“做科研要付出很多、抛弃很多,受得了清贫,耐得住寂寞。”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俊

她从事“新型制冷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围绕“磁制冷”这一新型制冷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研究工作。

“做科研就像喝一杯苦咖啡,开始喝时觉得苦涩,慢慢苦尽甘来,最后品尝到成果的甘甜,所以越做越喜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

她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神经元凋亡及淀粉样沉积的代谢途径的研究工作。

“我觉得这个世界不一定会因我而精彩,但一定会因我而不同。每一个科学家向前推进一小步,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日积月累,就会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陶晓明

她从事无线多媒体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在无线多媒体可靠传输、移动网络资源优化和多媒体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突破。

“一旦认准了方向,我就会坚持不懈,希望有一天我的研究可以改变通信技术的发展轨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秀莲

她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和多孔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我希望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执著,传递给我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硕博英才网

十位女科学家获奖

10位女科学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学、农业、环境、数学、电子通信等领域,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我国水资源丰富,然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干扰,使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受到巨大威胁。地下水逐年下降、工厂排放污染水源、太湖蓝藻爆发……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水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环境质量改善,针对湖泊、水库及河流特点,探寻不同类型污染发生的机制和传输过程,把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研发水质改善关键技术。

硕博英才网

王沛芳

为了探究湖泊水污染严重、蓝藻暴发频繁的机理,数年间她曾多次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实地考察。不仅发现了太湖入湖河流及沉积物对湖泊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规律,同时还获得了30多项河流氮磷净化发明专利,为有效降低太湖水体中氮磷浓度、改善太湖入湖河流水质、进而减少藻类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家用制冷设备仍然广泛采用氟利昂制冷。但这种制冷介质是全球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氟利昂解释放出的氯原子会不断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分子,进而引发全球温室效应。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沈俊研究员的研究方向“磁制冷”有助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硕博英才网

沈俊

磁制冷是利用固体磁性材料的磁化放热和退磁吸热实现制冷,这种利用磁热效应的新型制冷方式无需额外的制冷剂,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磁制冷虽然优势明显,但真正走向实用化,在材料、器件和系统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沈俊带领的团队已将中国磁制冷技术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跟跑者、推向了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的角色。

沈俊坦言,尽管磁制冷技术已经可以实际应用,但成本仍较高,推向大规模民用依旧任重道远。“我的工作就是实现磁制冷的广泛应用。”沈俊表示,目前她的团队已经制造出一些可供科研使用的磁制冷技术设备,例如可以降温到零下80℃的冷柜等等,“民用的磁制冷冰箱,预计1-5年内能够面世。”

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至今致病原因未明。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氏症对中国社会困扰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接近1000万,约占全世界的1/4;每年新增患者30万,是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一直致力于通过Aβ沉积的代谢途径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

硕博英才网

张研

“长期以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学说各有拥趸,也各存争议。” 张研选用人源原代神经元作为发病机制的实验对象,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外源蛋白和表达质粒引入神经元,分析了细胞内淀粉样沉积的毒性及其作用通路,为Aβ沉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她还带领团队筛选并研究了一系列可以对抗细胞内淀粉样沉积毒性的物质,为抗Aβ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女科学家值得被社会更多关注

目前我国共有科技工作者8100万人,其中女性占科技人才资源总数的40%左右,数量和比例均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女性科技工作者存在“高位缺席”的现象。两院院士中女性比例仅为5%至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女性项目主持人占总项目的比例仅在10%至25%之间。

“与男性科技工作者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产出、承担科研项目、可支配的科研时间、受重视的机会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初衷,就是为了优化女性工作者的成长环境,鼓励更多年轻女性投身科研事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设立14年来,用培养、发现、举荐了124位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涌现了谢毅、于吉红、曹晓风和黄如等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代表。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陈化兰、王小云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发起人之一、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表示,跟随这个奖项十余年来,深刻感受是“中国的女科学家越来越年轻了”,“前年获奖者中开始出现80后。今年候选人中,最年轻的只有27岁。科学研究需要时间和积淀,能在这个年龄就做出成就,真的十分难得。”

兰珍珍仍记得多年前发起这一奖项时曾在大学中发起调查,问大学生了解哪些中外女科学家,大部分人只说得出居里夫人,“现在很多人随口就可以说出很多,包括屠呦呦等等。”

“她们的研究越来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女科学家是伟大的一群人,值得被社会更多关注。”兰珍珍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即将步入15周年之际,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欧莱雅中国共同启动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状况调查》。调查显示,获奖女科学家所树立的榜样形象,不仅对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产生了积极作用,更推动了社会公众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观念改变。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获奖者均为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旨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