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订阅号或微信搜一搜“博士后招聘网”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博士后招聘网 > 高层次人才资讯 > 让“拔尖计划”成为更好的领跑者

让“拔尖计划”成为更好的领跑者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admin | 时间:2018-04-20 14:03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让“拔尖计划”成为更好的领跑者”,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仰望星空、思考人类命运的“领跑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要看能否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能否培养出世界顶尖水平、引领人类进步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今年是我国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第10个年头,为了更好地承担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使命,我们需要——

让“拔尖计划”成为更好的领跑者

硕博英才网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生命科学方向学生在实验室。光明图片

硕博英才网

图表数字来源:《“拔尖计划”五届毕业生动向情况分析报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光明图片

硕博英才网

图表数字来源:《“拔尖计划”五届毕业生动向情况分析报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光明图片

【教改透视】

“每天都能体会到被梦想叫醒的幸福,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拔尖计划”培养学生、“致远一期”数理科学方向学生谈安迪写给学校老师的感想。谁能想到,点燃他的梦想,让他如此幸福和快乐的原因,竟是5年多来每年300多天能在四川锦屏山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探测暗物质。

接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学生,最大的感触是在中国的高等学府正在冒出许多像谈安迪一样的因投身基础科学研究而幸福快乐的学生和毕业生,他们风华正茂、绝顶聪明,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唯功不唯利,对专业投入甚至入迷,自信而踏实地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快乐地耕耘着,以一种很有可能成长为顶尖人才和学术大师的理想状态而成长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因为他们,无论是参与“拔尖计划”的20所高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期望能够强化该计划的“领跑者”作用,在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高校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回应“钱学森之问”,“拔尖计划”探索拔尖人才培养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2009年实施“拔尖计划”的起源。

在“拔尖计划”出台前进行的调研中,专家的共识是:重视基础学科发展,会聚杰出人才,是世界强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学科最可能率先突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更是给出非常具体的意见:“要有好的生源,少而精。对特别好的学生规矩要少,要让他们海阔天空才能发展他们的才华。”

老一辈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促成了“拔尖计划”原则的形成,这些原则包括:

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每年1000名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国内外交叉培养;学校为主、政府支持:扩大学校自主权、鼓励自主探索创新、国家实行特殊政策、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定期评估、提高质量: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进行科学评估、持续改进和提升。

今天看来,10年间,正是这些基本原则激活了20所试验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他们从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入手,在吸引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做出了值得期许的探索。

1998年,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的支持下,复旦大学启动了“政项目”,开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李政道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优秀本科生缺少挑战,“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让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与学术大师互动,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政项目”起步,到2009年加入“拔尖计划”,之后又升级为课程具有高度挑战性的本科荣誉项目,复旦大学将拔尖人才的培养锁定为“拔尖人才=最优秀的导师+最优秀的学生+好的学习文化”。“一路走来,最重要的成效是:毕业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意愿大大提高。以数学学科为例,四届完整参与拔尖计划学生共168人,全部进入顶尖科研机构深造,而且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基础数学领域深造的比例显著增加,改变了以往大部分好学生都去统计领域的局面。”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说。

今年3月6日,《自然》杂志在同一期发表两篇文章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这一重大发现的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因为可能将打开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还因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均为年仅21岁的中国人曹原,而曹原正是从中国科学科技大学“拔尖计划”中走出的人才,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据记者了解,在20所参与“拔尖计划”高校中,本科期间就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并不是凤毛麟角,清华大学的陈立杰在本科期间发表10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获得2016年国际算法与计算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北京大学的宋雪洋本科期间在《物理学评论快报》等国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3篇。据复旦大学统计,2015年至2017年3年间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的学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8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65篇;据上海交通大学统计,2009年以来拔尖学生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3篇。与此同时,各校“拔尖计划”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竞赛中也不断取得突破,还有一些学生取得了发明专利。

“总的来看,‘拔尖计划’汇聚了大师,一批热爱教育,造诣深厚的国内外学术大师参与进来;培养了英才,一些国际一流学者认为,‘拔尖计划’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据统计,前五届毕业生共4503名,有97%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且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符合率达到96%,67%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15%的学生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的学科深造;引领了改革,计划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带动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说。

立足“仰望星空”,强化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领跑作用

列入“拔尖计划”的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在人才培养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多数人眼中,钱学森班学生是“优中选优”的,理应构成全清华最精英的一群,可实践下来,虽然每届钱学森班都有特别优秀的学生,且整体优秀率远比普通班的要高,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显得平凡。“不仅我本人,我的不少清华同事甚至其他高校的同仁也有着类似的观察和体会:现在一大批高考或竞赛意义上的顶尖学生过于关注短期目标(如每次考试的成绩)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缺乏源于兴趣和志向的内生动力,且形成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具有巨大的惯性,很难改变。在大学的学习往往演变成了‘高四’‘高五’……还有一些智商超高的天才学生,一直到博士毕业,还只是‘高十二’年级学生,还在迷茫。”

“拔尖计划”是一个试验项目,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同样重要。今年3月以来围绕“拔尖计划”举行的两次研讨会,主旨都是让参会的专家、学者、高校管理者多谈谈问题,多说说思考,以让“拔尖计划”更好地成为“领跑者”。“应当明确这个计划绝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计划是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学贯中西、志存高远,勇攀科学高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科学领域未来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这是一个仰望星空的计划。我们会全力以赴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政策,让大家能够跑得更快一点,飞得更高一点,束缚更少一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

“如何从培养机制上鼓励更多的学生真正发现科学和其他基础学科领域探索未知的乐趣?如何进一步探索提升拔尖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如何面向现行高考与基础教育的改革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如何更好地使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更多学科和环节的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吸引拔尖计划培养的人才回流,为中国基础学科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化学学院副院长裴坚教授面向“拔尖计划”提出的问题与思考。

这些来自一线的思考,以及针对问题进行的试验和实践,在强化“拔尖计划”的领跑者作用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郑泉水教授已经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多维测评招生的尝试,“我们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观察:学生们四年的成长优劣,与学生进大学时的高考或竞赛成绩关联度不大,而与他们的创新素养和潜质关联度很大,而后者与内生动力、开放性、勇气与毅力、智慧、领导力五大素质相关。我们在招生中举办了三次钱学森创新挑战营,尝试使用多维测评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拔尖人才,必须探索科学选才鉴才的机制。”

再比如“有些学生学术目标不清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对学科本身缺乏兴趣”“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一些学生本科后留学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即使留学的学校学科没有国内学校的强”,等等。“‘拔尖计划’作为领跑者,必须面对学生学术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在兴趣驱动的基础上,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世界科技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吴爱华说。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目前,“拔尖计划”正在酝酿升级到2.0版,作为面向未来顶级人才的一项国家战略计划,可以期许的是其对我国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术”上的探索和领跑,更是“道”上的坚守和引领。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ID:boshihoujob

发布博士后招聘信息 加入博士人才库

博士&博士后社群

  • 博士后招聘1号群
    799173148

  • 博士后招聘2号群
    373726562

  • 哲学博士群
    934079716

  • 经济学博士群
    945762011

  • 法学博士群
    934096817

  • 教育学博士群
    934118244

  • 文学博士群
    934106321

  • 历史学博士群
    945803407

  • 理学博士群
    934102752

  • 工学博士群
    945827064

  • 农学博士群
    114347294

  • 医学博士群
    729811942

  • 管理学博士群
    797229360

Copyright©2018-2023 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748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40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专注服务于海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请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QQ:878065319,微信号:bshjob001。
联系时请注明单位名称(如:单位名称+博士后招收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