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招聘高分子、化学工程、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信息来源:茂名石化 | 作者:admin | 时间:2017-05-15 16:24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茂名石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招聘高分子、化学工程、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企业博士后招聘:茂名石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招聘高分子、化学工程、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分公司对外统称茂名石化,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公司现有炼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年,同时拥有动力、港口、铁路运输、原油和成品油输送管道以及30万吨级单点系泊海上原油接卸系统等较完善的配套系统。
茂名石化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精细管理、绿色低碳、人才强企、文化支撑”六大发展战略,以“打造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和世界级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项目投资225.51亿元,实现利税1409.6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3.97%,赚回了3个茂名石化,连年居于广东纳税大户之首,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7月,中国石化党组决定启动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统筹考虑茂名、湛江乃至广东省、北部湾等区域的资源配置及炼化发展,力求竞争力最强、人员最少、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最优,将茂湛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炼化一体化及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最先进的炼化基地。
茂名石化于2003年12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几年来共12名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现在站博士后7名。博士后工作站承担了多项集团公司和公司的重点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等成果多项。
一、招收条件
1、年龄35岁以下;
2、具备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3、近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或将于2017年12月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4、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5、具有优异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6、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和招收人数
本站招收以下4个专业的博士后:高分子专业、化学工程、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课题可进站后面议,以下课题供参考。
1.催化油浆液固分离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催化裂化(FCC)是石油二次加工重要一环,对重质油轻质化的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过程中会副产油浆。为了扩大FCC原料来源,行业内通常会向原料中掺入一定量的常压渣油、焦化蜡油、减压渣油,导致原料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加深,油浆产量进一步增加。
目前,全国每年副产油浆总量约800万吨,主要采取以下2种处理方法:(1)部分回炼(也称为回炼油),一般回炼比为0.3~0.7。这部分油含有很高比例大分子重质芳烃,回炼时重质芳烃在装置中不断循环,生成大量的焦炭和干气,仅生成少量燃料油,还会不断地生成新的重质芳烃,加速催化剂失活,降低装置的处理能力和生产周期。(2)部分甩出装置,即外甩油浆。前许多炼厂多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占装置处理量的5%~12%。但是,甩出的油浆有的作为废油低价卖出,有的被用作重质燃料油调和组分,经济效益低。而且,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剂颗粒,用作燃料油易造成炉嘴磨损及加热炉管表面严重积炭,导致加热炉效率下降,并且会影响环境。
本课题拟研究催化裂化油浆的净化和综合利用,主要内容包括:
1.开发有效脱除催化油浆催化剂的技术,具备工业应用条件;
2.对脱除催化剂后的油浆进行综合利用研究,制取有市场、有较高效益的大宗石油类商品,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2. 催化裂化装置提高汽油收率的优化研究
随着工业化的逐步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销量逐年增加,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市场需求变化看,2011年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大幅增加到72Mt,同比增长7.4%,柴油表观消费量150Mt,同比增长4.6%,汽油需求增长幅度高于柴油。预估到2020年市场柴汽比需求将从目前的1.6左右降到1.12左右,因此,降低柴汽比已是所有炼油企业面对的难题。
茂名公司现有3套催化装置,总加工能力超过400万吨/年,但催化汽油收率并不高, 提高催化汽油收率已是炼油厂当务之急。
本课题拟进行催化裂化装置提高汽油收率的优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技术条件(反应温度、剂油比,等等),提高催化汽油收率;
(2)催化裂化原料优化,提高催化汽油收率;
(3)优选增加催化汽油收率的催化剂,或开发新型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改良现有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提高催化汽油收率。
3. 高强耐热茂金属聚乙烯管材料(PERT)的开发
耐热聚乙烯(PERT)管,是由中密度(mdpe)聚乙烯和辛烯(己烯)共聚而成,是一种可以用于热水的非交联的聚乙烯管。
它采用乙烯和辛烯共聚的方法,通过特殊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工艺,控制侧链的数量和分布得到独特的分子结构,来提高PE管的耐热性。由于辛烯短支链的存在使PE的大分子不能结晶在一个片状晶体中,而是贯穿在几个晶体中,形成了晶体之间的联结,它保留了PE管的良好的柔韧性,高热传导性和惰性,同时使之耐压性更好,可长期用于60℃以下热水输送。其保留了PE的良好柔韧性、惰性,同时耐低温(-40℃)、抗冲击性好、耐压性更好,无毒、无味、无污染,绿色环保,可回收。PE-RT管可热熔连接,安装维修方便。
本课题完成特定结构的单茂类配体化合物和相应的单茂类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包括确定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性能评价试验及其条件优化等工作。具体如下:
(1)设计并合成新型单茂类配体化合物,合成和制备新型单茂类金属化合物催化剂
(2)催化剂与助剂的最佳配方确定,评价催化剂体系对乙烯与1-辛烯(1-己烯)的共聚性能,考察聚合催化的基础工艺条件。
(3)合成PERT树脂,对PERT的物性进行测试分析。
(4)评价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可适性。
4. 高性能环保型SBS胶黏剂的开发
茂名石化SBS装置可进行SBS(干胶和油胶)的生产。
SBS用于胶粘剂,兼具良好的弹性和粘接强度,且具有耐低温、溶解性好、溶液粘度低、固化快等特点, 可制成各种类型的胶粘剂,粘接橡胶、木材、皮革、织物、纸品、混凝土、陶瓷、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
SBS 胶粘剂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对许多极性材料的粘接性不高,SBS的结构中含有双键,极易被氧化,SBS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较差等,是胶粘剂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了胶粘剂的应用效果,限制了SBS的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对SBS胶粘剂进行改性,生产高性能化的SBS胶粘剂。
本课题具体工作如下:
(1)制备带有极性官能团的SBS;
(2)利用极性官能团SBS制备胶粘剂,并考察极性官能团对其性能的影响;
(3)极性官能团SBS胶粘剂的配方的研究;
(4)抗氧体系的考察和优化,确保所得SBS产品能够通过相关环保认证;
(5)不同嵌段比SBS对胶黏剂性能研究,开发能满足特定胶黏性能的高低嵌段比的SBS干胶。
5. 环保型聚丙烯釜内合金技术的开发
PP合金以Basell公司的Catalloy 催化合金为代表, 应用领域包括汽车( 如仪表盘、保险杠、内装饰等)、土工膜、工业运输袋、医疗管和医疗袋。Catalloy 工艺采用Z-N 催化剂体系(TiCl4/ MgCl2 /AlEt3) ,由两个或多个反应器分段聚合。均聚在环管反应器中本体聚合实现, 生成多孔的等规聚丙烯(iPP)球形粒子; 共聚在第二段或第三段气相反应器中实现, 将乙烯或乙烯/丙烯的混合气在均聚的PP 粒子内继续聚合反应, 使PP 粒子形成宏观互穿网络结构, 产品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达到最优状态。还有的工艺引入苯乙烯等非烯烃单体进行共聚,直接形成PP/非烯烃单体聚合物合金,既保持了PP原有的性能,又利用非晶的PS提高了熔融温度,提高产品的耐温性能。
本课题的具体工作:
(1)研究确定高氢调敏感及高立构定向能力的聚丙烯催化剂体系,制备高结晶度、高刚性的均聚聚丙烯连续相;
(2)开发聚丙烯橡胶结构控制技术,达到韧性和刚性综合平衡的目标;
(3)开发高效成核剂配方;
(4)开发聚丙烯树脂VOC控制技术;
(5)进行工业装置必要的改造和产品的工业化试生产,产品性能满足用户需求并进行相关认证。
产品目标:乙烯含量15%; 熔指18g/10min;密度 0.861g/cm3; 断裂伸长率≥2000%。
6.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产品的开发
双环庚烯单体和乙烯单体在茂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共聚合得到的非结晶性透明树脂,环烯烃类共聚物(COC)。
由于共聚单体在侧链上有类环结构,具有作为光学部件非常重要的低双折射率以及低吸水性、高刚性等优良的性能。目前日本的宝理塑料株式会社,根据双环庚烯含量的不同,已在我国推出了5个COC系列牌号,主要用于镜头及液晶显示屏用导光板、光学薄膜、医疗检测仪器,也可用于PE/PP改性用途的包装领域。另外,日本的Mitsui Petrochem、Synthetic Rubber、日本瑞翁Zeon和德国Hoechst等多家公司已进行COC产品的开发,现在已有多个商品牌号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COC商品主要是乙烯/NBE共聚物,不同牌号适应不同的用途,如电子/电气领域,光学/镜头领域,印刷应用等。
技术要求:密度0.948g/cm3,熔融指数32g/10min(280℃,2.16kg),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3.20mm)≥11J/m,弯曲模量≥2750MPa,玻璃化转变温度(DSC)123℃,透射率(3000μm)≥92%,折射率≥1.509。
招收人数:以上课题方向择优招收。
三、申请提交材料
1、博士论文,以及与所申请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所在学校开出的2017年博士毕业证明材料。
3、个人简历,包括学习与工作经历、科研论文、获奖情况等。
4、身份证复印件。
请将以上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版发至邮箱MPCC_HR@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报名--姓名+硕博英才网”
四、招聘流程和联系方式
本着“公开招收、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对报名人员的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初审合格者进行面试,择优招收。
申请人员应于2017年12月31日之前向我站提出书面申请。
联系地址:广东省茂名市双山四路9号大院3号楼203。
联系人:温先生
联系电话:0668-2242595(来电时请说明是在硕博英才网 shuobojob.com看到的招聘信息)
邮编:525000
Email:MPCC_HR@163.com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