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年招聘博士后简章
信息来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作者:admin | 时间:2023-11-21 11:16
01兰大一院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2017年度国家A类“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之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共有三个院区,开放床位2786张,现有职工4150人。
医院是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内、外、妇、儿等22个教研室,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学等7个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一级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是甘肃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妇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1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个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和6个国际合作基地。医院为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同时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02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
2.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
3.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三类人员”(在职人员、超龄人员、本单位同一一级学科人员)按照“特殊进站审批”流程规定办理。
(二)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岗:
1.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2.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3.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B岗:
1.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论文;
2.以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排名前二);
3.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三)相关待遇:
A岗:
1.提供不低于30万/年(税前)的薪酬,含博士后的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薪酬的1/5由导师承担,可从导师的科研经费中支出;
2.提供博士后周转公寓或租房补贴2万元/年;
3.给予15万元的科研启动金,用于支持博士后相关研究工作。
B岗:
1.提供不低于20万/年(税前)的薪酬,含博士后的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薪酬的1/5由导师承担,可从导师的科研经费中支出;
2.提供博士后周转公寓或租房补贴2万元/年;
3.给予10万元的科研启动金,用于支持博士后相关研究工作。
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合同首个聘期2年,业绩达标即可出站。
03合作导师简介:
1李汛
李汛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兰州大学首批“萃英学者”二级岗位。
现担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客座教授,瑞士洛桑大学客座教授。专业为普通外科,主要擅长肝胆胰外科、内镜外科和器官移植。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内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癌症筛查标准》和《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组成员,甘肃省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消化病微创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专家组组长,甘肃省地方病诊断专家组寄生虫病诊断小组组长,甘肃省包虫病患者救治技术指导组组长等。
多年来致力于干细胞治疗西部高发疾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西部重大及高发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典型重金属暴露健康效应研究和消化系统早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平台建设。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重点研发专项1项,省创新引导专项1项,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项,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陇原创新团队1项,兰州市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基地1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出版英文专著3部,中文专著15部。第一完成人获批国家专利4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 60余篇。获“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甘肃分赛金奖(第一指导教师),2022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一指导教师),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分赛金奖,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市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
李汛教授研究方向:
1.肝胆胰及内镜微创外科;
2.干细胞及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3.西部重大及高发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与早治早诊。
2刘晓菊
刘晓菊教授:博士,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常委,国家呼吸专科质控中心专委会委员,全国结核病防治综合质控专委会委员、甘肃省呼吸病学和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呼吸重症质控中心主任、甘肃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紧密型呼吸重症专科联盟主任、甘肃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甘肃医药》编委。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诊断学》等教材12部,参编呼吸系统疾病指南与共识的撰写近10篇,发表论文近百篇。长期从事大气污染与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甘肃省科技支撑和甘肃省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刘晓菊教授研究方向:
1.PM2.5与慢性气道疾病;
2.慢阻肺、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3.感染与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
3武新安
武新安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兰州大学“萃英学者”,2003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2年4月-2003年3月先后两次赴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留学。兼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药学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国际临床药学杂志》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家级期刊编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等4项、甘肃省重大专项2项,以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武新安教授研究方向:
1.基于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的药物动力学及药物毒性机制研究;
2.药物性肝肾损伤及其药物处置能力的评价。
4周永宁
周永宁教授: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甘肃省优秀专家、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二级岗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专业学术带头人、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胃癌转化医学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紧密围绕甘肃省胃癌高发区的地域特点,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筛查、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了大量研究。以承担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为抓手,在全省开展了胃癌防控工作部署,提出了甘肃省胃癌防控策略及模式,建立了胃癌防控长效机制,并培养了一批“落地生根”的基层肿瘤防控队伍,为降低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做出了贡献。承担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20余项,在Cancer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中华消化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并通过项目帮扶等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才。
周永宁教授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
5孟文勃
孟文勃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学专业,主要擅长肝胆胰外科、内镜外科和器官移植。甘肃省领军人才、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一等奖1项,兰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获SPRINGER NATURE 2022年度杰出编辑奖,科研团队在2018年兰州大学举办的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荣获“十佳导学团队”称号,荣获“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ENDOSCOPY、Eclinicl Medi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撰写英文论著4部,中文专著2部,主笔完成中英文指南及共识4部,获批发明专利3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甘肃省科技计划(联合科研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注册Clinical trial研究项目16项。
现任国际加速康复外科(ERAS Society)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内镜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临床研究管理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肝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甘肃省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常委、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分会委员、《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杂志副主编、《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执行主编、《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医院管理》杂志编委。
孟文勃教授研究方向:
肝胆胰外科、内镜外科和器官移植。
6雷军强
雷军强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甘肃省放射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智能影像工程中心及甘肃省精准影像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兰州大学“师德标兵”,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三级岗位);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十佳”医生;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副组长,中华放射医师协会全国委员兼消化学组委员,第三届中国数字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肿瘤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影像专业委员常务委员,甘肃省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放射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腹部CT/MR功能成像与循证影像学。
目前主持完成课题获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皇普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发表CSCD等论文140余篇,SCI论文30余篇;专著2部,获甘肃省政府优秀图书二、三等奖2项,主编兰州大学规划教材《磁共振成像》、《循证诊断学》,主编《光谱CT 从理论到实践》,参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3部及《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8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等8部指南制作。完成省市科研多项,为《磁共振成像》《实用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多家杂志编委。在研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基于I型胶原蛋白的肝纤维化MR多模态分子影像研究》、兰州市科技局《乳腺癌3.0T磁共振多模态评价与影像检查规范化研究、甘肃省委组织部重点人才项目《基于影像人工智能在乳腺癌临床决策中的研究 》等课题9项。
雷军强教授研究方向:
1. 医学影像分析和智能计算;
2. 分子影像;
3. 腹部CT/MR功能成像与循证影像。
7关泉林
关泉林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肿瘤防治联盟副主席,甘肃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常务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营养支持学组成员,亚太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及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常委;《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肿瘤营养与代谢电子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子课题等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
关泉林教授研究方向:
肿瘤的发病机制与个体化治疗。
8冷玉芳
冷玉芳教授: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麻醉学本科教育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点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麻醉学学位授权学科点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十三届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麻醉学分会输血与血液保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第五、第六届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甘肃省医学会第七届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学会首届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甘肃省中医院管理局项目2项,兰州市科技发展项目一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90余名,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Cell Biol Toxicol、Stem Cell Res Ther、中华麻醉学杂志等国内外SCI及CSCD期刊共发表论文近200篇。
冷玉芳教授研究方向:
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重点研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
9金卫林
金卫林研究员:医学博士,三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大一院医学前沿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项;作为学术骨干和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
所在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表观遗传及老药新用;肿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要开展针对恶性肿瘤,如胶质瘤、卵巢癌等分子精准诊疗和免疫治疗相关的基础和转化研究;近年来重点开拓癌症神经生物学 (Cancer Neuroscience) 新领域。所在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整理论文发表在Cell (2篇)、Cancer Res、Biomaterials、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Protein &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4篇)、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篇)、Trends in Cancers (2篇)、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3篇)、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3篇) 等国际TOP专业杂志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超130篇,H指数40,引用超5300次 (Google Scholar),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以及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金卫林研究员研究方向:
1. 肿瘤表观遗传及老药新用;
2. 肿瘤神经生物学。
04申报材料
有意向者请提供下述材料:
博士后应聘材料包括个人简历(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荣誉获奖及其他代表性成果等。
发送至邮箱ldyyrlzyb@163.com(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老师、苟老师
电 话:0931-8356303、0931-8356715
邮 箱:ldyyrlzyb@163.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11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人事与师资处
邮编:730000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h5OlqIkocf_EQBb7uvEe4A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