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5年诚邀博士后
信息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4-17 13:3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首家综合性医院。为全面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布局,加速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进程,现诚邀国内外优秀博士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医院介绍
新华医院学科设置齐全,特色鲜明,医院普通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小儿外科、急诊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儿内科小儿呼吸专业、中医儿科、检验科和临床药学等10个学科位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中国遗传医学中心新生儿筛查和遗传代谢部、上海市小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治中心、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等9个省部级诊治及抢救中心,以及8个上海交通大学诊治中心设置在新华医院。
新华医院拥有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等国家及上海市重点学科或研究基地共计12个。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0项;国家百千万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4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24项,发表SCI文章1431篇。设有新华临床医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营养系、儿科学系、耳鼻咽喉科学系四个医学教育学系,现有博士生导师94名、硕士生导师138名。医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临床儿科杂志》和《教育生物学杂志》被多家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
新华医院同时设有临青路科创园区作为重要科研基地。园区由生物样本库、斑马鱼胚胎发育功能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研究所和专业实验室组成,配备有流式细胞仪、智能化多功能全自动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10X Genomics仪、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等众多先进的科研设施,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等多个领域。园区与国内外多家顶尖机构合作,致力于推动医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现已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二、科研机构平台
01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科研实体,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负责具体管理与运行工作,主要任务为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先心病诊治技术工程化研究,通过医工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先心病诊治技术与器械的自主研发及转化。合作导师:孙锟教授、孙新主任医师、陈笋主任医师、张冰研究员等。
02教育部和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围绕着“环境与儿童健康”主题,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集合新华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和儿童医学中心的优势科研骨干力量,以疾病谱的变化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研究的终极目标,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秉承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积极开展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群、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0余人,其中包括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国家杰青和优青、国家万人科技领军等多名领军人才,高级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16人。近五年牵头承担了10余项国家各类重大项目。合作导师:李斐主任医师、赵健元研究员、张军研究员、欧阳凤秀研究员、鄢秀敏研究员等。
03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2023年,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共有职工63名,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7名,副高级研究人员9人;博士学位者26名,硕士学位者23名;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8名。设有儿内分泌遗传、消化营养、儿肿瘤以及围产医学等研究室,拥有生化遗传、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免疫、分子医学光谱等技术研究平台支撑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承担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临床及科研检测任务。合作导师:褚迅研究员、肖永陶研究员、孙昱副研究员等。
04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涵盖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2人。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临床问题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基地,已组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肠道微生态学、病理学等实验技术平台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样本库。重点实验室瞄准小儿肠衰竭的肠康复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因诊治、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母乳营养成份等国际前沿问题,开展针对性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合作导师:蔡威教授、王莹主任医师等。
05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联合交大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在胆道疾病诊治和研究方面领先和优势学科整合而成,是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胆研所目前拥有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动物模型平台、生化检测平台、分子靶标筛选平台、代谢组学检测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医工交叉平台、临床研究平台等基础结合临床的研究平台。合作导师:龚伟主任医师、黄旲研究员等。
06上海市结直肠肿瘤研究中心
上海市结直肠肿瘤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专门从事结直肠肿瘤医、教、研全面整合的上海市附设性医学科研机构。围绕结直肠肿瘤领域的热点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项目。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平台,建立了有完整生存与临床病历信息的结直肿瘤组织样本库与数据库。研究中心在结直肠癌、炎性肠病发病机制及炎-癌转化等结直肠肛门重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研究成果。合作导师:崔龙教授、杜鹏主任医师、刘辰莹研究员等。
0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牵头,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皮肤科优质的临床资源和科研资源于2017年批准成立,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单位。主要致力于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干预、免疫性及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大疱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白癜风、痤疮等)的发病机制及管理、皮肤屏障与护理保健等三个领域的研究。合作导师:姚智荣主任医师、赵敬军主任医师等。
08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组建于2018年。研究所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合本院从新生儿到100岁全生命周期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优势资源,以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血管疾病为研究目标,探索心血管发育和损伤修复的病理本质,研发新的防治方法。研究所目前拥有全职PI(课题组长)8人,其中3人获“国家杰青”,3人获“四青人才”。合作导师:陈丰原研究员、张力教授、付成来研究员等。
09运动系统损伤与类器官转化研究所(筹)
新华医院运动系统损伤与类器官转化医学研究所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整合运动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优势资源,以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等疾病为研究目标,探索运动系统损伤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推动骨类器官研究与转化应用。研究所拥有全职PI(课题组长)3人,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2人。合作导师:苏佳灿主任医师、施威扬研究员等。
三、博士生导师一览
学科 | 博士生导师(按姓氏拼音排序) |
内科学 | 陈丰原、陈颖伟、董艳、范建高、付成来、简蔚霞、蒋更如、李毅刚、刘松、孟舒、苏青、王群山、王岳鹏、徐雷鸣、张翀、张力、张亚臣 |
神经病学 | 李龙宣、刘振国 |
外科学 | 蔡威、陈晓东、崔龙、崔心刚、丁芳宝、董家鸿、董平、杜鹏、龚伟、顾钧、韩宝三、江来、蒋雷生、蒋盛旦、李世亭、刘辰莹、马杰、马柯、毛燕飞、梅举、欧敬民、施威扬、石学银、苏佳灿、王栋梁、王健东、吴向嵩、吴晔明、武志祥、肖海波、徐国锋、杨军林、仲骏 |
妇产科学 | 孙路明、汪希鹏、张军 |
儿科学 | 陈笋、褚迅、李斐、李玲、鲁亚南、欧阳凤秀、钱继红、孙锟、孙昱、王莹、肖永陶、徐让、颜崇淮、余永国、张惠文、张拥军、赵健元 |
耳鼻咽喉科学 | 何景春、杨军、张青、郑贵亮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姚志荣、赵敬军 |
眼科学 | 李旌、赵培泉 |
口腔医学 | 唐子圣、吴建勇 |
老年医学 | 陈书艳、段俊丽、高艳虹 |
急诊医学 | 高成金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陈亚青、程维维、董怡、李文华、汪登斌、王辉、尹雅芙 |
肿瘤医学 | 陈思宇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杜青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沈立松、郑英霞 |
基础医学 | 黄旲、卢莹、邵荣、鄢秀敏、张冰 |
病理学 | 王立峰 |
四、博士后申请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从事国际前沿领域研究;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4.在站期间以项目负责人申请国家级项目的能力;
5.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博士后岗位待遇
1.优厚的薪酬待遇:具竞争力的年薪制+科研绩效工资,入选市级及以上博士后人才计划者,按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上不封顶;
2.良好的科研起步:医院有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一流的科研平台及宽松的科研环境,按申请条件提供良好的科研起步支持,支持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境外交流项目),助力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3.畅通的发展通道:在站博士后业绩突出者可申报副研究员岗位,优秀博士后出站可留院转为事业编科研岗;
4.无忧的生活保障:提供食堂就餐补贴、工会物资福利等,可提供住宿,同时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政策缴纳五险一金,协助为博士后办理落户等手续。
六、联系方式
此招聘长期有效,请有意向应聘本院博士后人员将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发表论文及查新检索报告等代表性研究成果材料发送至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人力资源部:汪铭涵、蒋蓓卿
联系电话:021-25076103/021-25076101(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招聘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E-mail:xhyywmh@139.co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lEUPdI0CEgV9i4uYqfAe2w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