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市骨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25年博士后招聘
信息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作者:博士后招聘网 | 时间:2025-07-15 11:02
“湛江市骨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底获批成立,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学科带头人林颢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优化整合了本院及学校骨科领域的研究人才与技术资源,聚焦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防治,骨与软骨的损伤与修复,脊髓损伤与修复和骨肿瘤的发生与治疗四大核心研究方向,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技术研究领域。实验室通过“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全力推进附院骨科疾病相关学科的整体发展,构建学科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5人,核心团队均具备深厚的专业科研背景,结构精干合理,科研实力突出。其中9人拥有高级职称,13人已获博士学位;团队包含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1人,在科研规划、课题设计和技术攻关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三年团队科研产出丰硕,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cta Biomateriali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其中2项已成功转化),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及省部级项目8项,荣获省级科技奖2项,累积获得各级科研经费600余万元。
一、导师介绍
林颢,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湛江市骨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市县医院杰出管理人物、全国“县域医疗榜样力量”县域卫生发展贡献奖获得者,“临床医学奖”公益风尚人物,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湛江市第五届“湛江好医生”,湛江市抗击新冠疫情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促进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分会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课题1项,广东省教学类研究项目2项,市厅级课题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专业相关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累计影响因子149.6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4。获2022年度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三等奖1项、广东省医学会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3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成功转化);出版专著4部。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硒药物在骨肿瘤的发生与治疗中的作用。
魏波,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目前担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主任,脊柱微创科主任,骨科学术带头人,骨科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医学3D 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基地主任,“登峰计划”脊柱微创重点专病中心负责人,广东省骨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兼粤西地区质控中心组长。被评为“登峰学者计划”临床科研双栖型骨干人才、2019年度南粤好医生,2021年度湛江好医生。从事脊柱外科专业,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脊髓创伤、脊柱感染性与炎症性疾病、肿瘤及畸形矫正等微创手术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与参加国家、省部级及市厅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IF)13.7,国家专利项目5项。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肿瘤分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第一届脊柱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科管理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骨科信息化应用分会副会长;湛江市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主委;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骨关节-脊柱系统退变与损伤修复,融合3D生物打印临床转化及牵张成骨技术,系统解析骨免疫代谢网络调控机制。
范星星,男,博士。现为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安全促进会细胞治疗分会常务理事;SCI 杂志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杂志副主编;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Reports 杂志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发:肿瘤新型靶向药物开发,包括肿瘤特异性靶点抑制剂及免疫调控靶点的激动剂筛选;(2)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包括 CAR-T 和多特异性抗体;(3)纳米靶向制剂的开发。曾主持多项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已在抗炎抗肿瘤领域发表高影响力 SCI 文章 100 余篇,包括有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Nano-micro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BMC medicine、Pharmacol Ther、Antioxid Redox Signal、Cell Death Dis 等杂志。获批国际专利十余项,2018 年曾参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陈光华,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数学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及微血管网再生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3D 打印技术分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工程解剖学分会委员,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会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草药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湛江市高层次人才A类。临床专业方向为创伤骨科和小儿骨科。曾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奥地利维也纳威廉海明娜医院骨科创伤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创伤及矫形外科、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复杂四肢骨折、骨盆髋臼骨折、小儿骨科等疾患诊断与治疗。科研方向为探究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骨与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探索在各种病理生理条件下骨骼肌与身体各器官间的交互作用。参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6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00余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16篇。
林思恩, 男, 骨外科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16至2021年先后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再生医学转化学组委员,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终身会员、骨科研究协会(ORS)、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协会(TERMIS)正式会员。骨科专业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 (SCI中科院一区)和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SCI)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英国医学研究基金(MRC)和荷兰医学研究基金(NWO)同行评审。近年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面上和2项香港研究资助局(RGC)优配研究金等。在本领域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和JACS等SCI论文100余篇,总被引4800余次,H指数37。获美国和中国专利授权各1项。学术成果曾经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包括亚洲创新发明奖、TERMIS-AP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ORS “Best Poster of Guest Nation”、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国际骨质疏松和骨研究大会“最佳壁报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骨骼干细胞在骨及软骨再生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方向2:促骨及软骨损伤修复的再生适配性生物材料的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
赵名艳,女,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校外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再生修复,尤其是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设计,及其调控组织再生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市厅级项目等多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累积发表SCI论文19篇;参编国外外文学术专著1部;参编李立华教授等主编《生物材料实验》(暨南大学出版社,202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同时担任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分会委员、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学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修复。
李鹏,男,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湛江市骨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湛江市B类高层次人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2016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访学。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专利转化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草药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促进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分会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聚焦于中草药囊泡在骨质疏松或骨肿瘤的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
二、应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医院博士后相关管理规定。
2.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近五年业绩不低于广东医科大学现行的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3.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4.不招收其他单位在职人员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三、福利待遇
1.薪酬:实行税前年薪制(含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年薪为40万元-80万元人民币;
2.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授权专利、科技成果奖等,享受与本院在职人员同等的科技奖励待遇和科研经费配套政策;
3.博士后在站期间,提供博士后公寓一间;
4.博士后在站期间,根据博士后在站的临床能力培养需求,可协助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医师资格证书;
5.顺利出站的博士后,可优先入职我院医院正式编制。
四、联系方式
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联系方式:13763086273
课题组联系人:李鹏
联系邮箱:13763086273@163.com
科研部联系人:闫老师 胡老师
联系电话:0759-2387677
联系邮箱:fykybyjs@163.co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5iGlaPVU3WP-mWcCftBGUw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